开展学情分析的几个维度

2022-05-05 20:24: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开展学情分析的几个维度》,欢迎阅读!
维度,开展,分析

开展学情分析的几个维度

(一)性别学情分析

由于受到生理学因素和社会文化、教育因素的相互作用,男女学生的性别心理存在着一定差异,这是客观事实。这种心理差异主要表现为:

1.课堂行为差异。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的独立性更强、思维更活跃、表现更自信;女孩更倾向于寻求教师的认同;男孩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情感成熟晚;相对于女孩,男孩的攻击性、破坏性更多,违反纪律的次数较多。

2.交往行为差异。在社会交往中,男孩倾向于较多的竞争行为;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游戏多于男孩。上小学以后,女孩主要喜欢与一两个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男孩则喜欢在一群朋友中玩,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交往偏好也随之增大。

3. 学习方式差异。女孩更擅长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和模仿式学习,男孩擅长理解记忆、空间知觉、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学科兴趣差异。爱好语文、外语的女孩人数超过男孩;爱好数学物理男孩人数超过女孩。这种文理科的爱好差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更明显。显然,科兴趣对各学科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

5.学习成绩差异。小学阶段,女孩比男孩用功,成绩总体上要比男孩好,进入中学后差异逐渐缩小,有更多男孩逐渐赶上并超过女孩。中学阶段,男女生的平均成绩差异不大,但男孩中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而女孩成绩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以上所说的性别优势是指人类普遍性群体而言的,并非指某一具体孩子。实际上,同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对于这些性别差异,教师一是要承认男女生的性别心理差异,因势利导,使特长方面得到更好发挥;二是采取措施弥补不足的方面,互相学习,优势互补。

【议一议】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想一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男女生实现比较平衡的发展?

材料一:在哈尔滨市某初中,学校开展了评选“十佳少年”活动,结果当选的十名学生中有九名是女生,只有一名是男生。


材料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大体上是男女生平分秋色。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开始增大,甚至很多省的文、理科状元都被女生摘得了,出现了“阴盛阳衰”现象。(查找网络资料,取得数据对比)

(二)学段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每个学段、甚至每个年级的学生群体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征有的随着年龄变化逐渐演化,有的特征则表现为短时间内的突变,如青春期的成长。每一位任教老师都要有能力洞察所教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各学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如下表所示: 学段 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心理 1.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1. 知觉和观察的精确性、1.. 抽象逻辑思维性比较明显; 特点

概括性有了明显发展; 从“经验型”向

“理论型急剧转化;”

2. 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并具有闭锁

3.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

4.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5. 情感易外露,日渐具有社会性;

5. 自我意识增强,“成人4. 情感日益丰富,社会情操初步形成;

3. 自我意识发展接近成熟,自我评价增强;

4. 独立性和自制力增强; 性;

对词的抽象记忆能力有明显提高;

3. 机械记忆占优势,擅长具体形象的记忆;

2. 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2. 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持久;

感”突出;

6. 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6. 兴趣明显扩大并不断


7. 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 分化,理想还带有幻想色5. 理想和世界观初

彩;

步形成。

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寓教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读一读】阅读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育随笔中谈到:“当我得知要接手五六年级的课程时,心里着实紧张了一下,因为过去几年我都是教一、二年级的。观察同事给高年级学生上课的情况,感觉自己的问题真的很多。所以就用了开学前一周的时间,翻看了很多篇有关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的文章,试图了解和这一阶段孩子打交道的规律。开学后,时常翻看一下当时的笔记,尝试着把理论的东西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还是很有效果的。的确像大家所说,和孩子打交道,重在用心。” 【议一议】

请根据你所任教的年级,和同事交流一下应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做好相关学段的衔接(可在“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这三者中任选其一)。 (三)班级学情分析

班主任对本班学情的整体分析,一般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 1. 学期初学情分析

我们在学期初总是要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的。尤其是教师在刚接一个新班时,通常会采取了解学生上学期成绩、分析学生作业、阅读学生档案、访谈前任教师、观察课堂表现等途径,宏观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概况。

2. 学期末的学情分析

学期末,教师要根据学生一个学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并在家长会上提出建议。其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是最重要的一个分析途径,也是老师们常做的工作。试卷分析重在分析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失分较多的题目的失分原因要进行认真分析,明白学生学习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学生在假期应怎样做好补救性学习,师生今后在学习中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d8d22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