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唐诗五首黄鹤楼》公开课教案0

2022-04-14 03:1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2唐诗五首黄鹤楼》公开课教案0》,欢迎阅读!
黄鹤楼,上册,开课,唐诗,教案

古诗《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 理解诗意。 3 体味诗歌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味诗歌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观看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图片中的这座造型奇特的楼是 ______

师:对,就是黄鹤楼。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把它的形象定格在自己的心中。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同学们一定对黄鹤 充满神往,老师为了让你们更多地了解黄鹤楼,准备了关于黄鹤楼的视频, 并且请来一位金牌导游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这位导游就是我们班的徐成全同学, 同学们掌声欢迎!

师:精彩的视频和讲解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让我们感觉到黄鹤楼的美 轮美奂!你能用一句话表达对黄鹤楼的赞叹吗?句子中必须用一个形容词哦! 生: 师:我认为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形容词来形容黄鹤楼都不为过,因为它确实很 美,“天下绝景”就是它的标签,黄鹤楼如此之美,而崔颢的一首律诗《黄鹤楼》 更是让它锦上添花,名扬天下。这到底是一首什么诗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古诗,请同学们一起试读这首诗。(第一次读诗)

师:还不错,读的很整齐。就是这首诗,让 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诗仙” 李 自感无法超越,发出了“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就是这首诗被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师:现在我们进入学习本诗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二、 吟读诗句,感知诗韵。 出示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一) 吟读诗句,感知诗韵

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

(一) 读准字音

师:读诗,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预习时,你都发现有哪些要互相提醒的字词。 生:“白云千载”的“载” “读“ zd i而不读“ zaf

应该注意“芳草萋萋”的“萋”的读音“ qi”,“萋” “容易写错。“鹦鹉洲”的 “洲”容易写错为“州”。

师:同学们很用心。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一定要读准字音。 (二) 读好节奏

师: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好节奏。这首诗应该读出 什么样的节奏呢?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方法提示: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两种划法,你选择哪一种呢?)

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 /啼不住。若按音节可划分 “二二二一”女口 :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 /或“二二三”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师:同学们拿出笔来,对照方法,戈V出这首诗朗读节奏。如果划好了,就请 手。

学生试划试读

师: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 下面我们 一起来欣赏一下此诗的朗读视频。注意节奏、语气、语调和情感。教师播放朗 诵视频。欣赏朗读视频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给我们带来了深深地震撼,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现在我 们来段朗读表演,男女生一唱一和,先请女同学读上句,男同学读下句,尾联 合读。把你们所理解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美美地读出来。开始,女生读 -----------

师:冈H才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确实很美。只是,我们刚才的读,更多的是建立 对诗歌语言的直接玩味上,要真正走进诗作内容的深处,去触摸诗人的灵魂, 书下的注释可是我们的好帮手。 现在我们进入学习本诗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三、 译读诗句,理解诗意。 出示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二) 译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拿出笔来,结合注释,我们译读诗句。课文中的注释很少,老师给大家来 了比较多的课文注释,一起读吧!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把这篇律诗诗意地译出来,人人都要动笔, 来观察你们的写作。

师:边巡看,边提示:“诗意地译”要点有三:一是自己的语言;二是合理的 想像;三是语言力求优美。

如果写好了就请举手。生自由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赏读诗句,到诗的内容深处去寻找,感受诗 人真实的心跳,现在我们进入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四、 读悟结合,品味诗情。 出示:学习活动(三)

读悟结合,品味诗情。 读好一句诗,领悟一份情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师:这首诗的每一句诗,都可谓是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请同学们对你所喜欢 的诗句进行赏析吧!(赏析方法:可以从关键词入手、也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 也可以从意象的描写和表达上入手) ------------- 出示《黄鹤楼》诗句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后举手。

1 学生赏析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 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师:同学们知道黄鹤楼的传说吗?

师:老师有备而来,请看大屏幕(出示黄鹤楼的传说)我们请一位同学为我们 讲述


黄鹤楼的传说故事。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就是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运用典故有什 么作用?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讨论交流)(第一次讨论) 生回答

师:“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换成“只”字好不好?为什么?(第二次讨论) 生回答后教师点评:不好。因为 我认为这个“空”字不仅有“只,只有”的 意思,还有“楼空”之意,表达了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 写出来人去楼空之状,重在写景;而“只”字却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师:诗人看到人去楼空,此时情绪应该是低落的,感情应该是低沉的,那么我 们如何才能读出这种情味呢?(这两句适合慢读, “去”和“空”读出重音) 师:慢读就是对古诗文最好的致敬,用慢读的方式,才能体味出其中的意蕴之 美。,请你试读一下,好吗?

师:很是精彩,语调读的缓慢而蕴味绵长。让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内心孤寂与苦 闷的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眺望着远方。 2 学生赏析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分析情味。“不复返”和“空悠悠”两个词值得玩味。 师:如果把“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字,换成“荡”好不好?(第三次讨 论) 讨论后小结:不好。“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 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心空落 落的,重在抒情。而“荡”字只有意象而无意蕴。

师:应该怎样读出这两句诗的情感呢读?谁来分析一下。

“不复返”三个字读出重音,“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人感叹 不到黄鹤飞回来,一定有失望之情,这句诗语气应该是读得低沉而婉转, “白 云千载空悠悠”句中“悠悠” 一词写出白云在空中慢慢飘荡荡样子, 所以这“悠 悠”二字语调要拖的长一些 师:同学们读来听听

师:语气低沉而婉转。诗人感到世事难料啊!

3 学生赏析颔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请同学们寻找诗句美点: A 因为它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B “历历”“萋萋”两个叠音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师:这句诗的美点让这两位同学扑捉到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诗人感慨之余,登上黄鹤楼,看到的景物如此明丽,如此的生机勃勃,那 么如此美景的描写为下句写“愁”有没有帮助?同桌之间议一议 (第四次讨论) 小结:眼前的景色如此迷人,终究还是异乡的风光啊!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 月是故乡明,自己的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如此美景,却让诗人顿生难言的凄楚 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啊。 作者借景抒情,用“晴 川树草”明丽之景反衬凄楚之情。

师:这句诗既有诗人的陶醉之情又有诗人的凄楚之意, 应该怎样读才有美感呢? 位同学愿意给我们示范一下? 4、赏析尾联:有喜欢尾联的吗?

师:崔颢站在黄鹤楼上,看到夕阳西下之时,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他当 然看不到,他的家乡在河南开封,唐朝的时候名叫汴梁,千里之外,遥遥无踪, 除非他有千里眼,无奈之下,诗人只有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生齐答“日 暮乡关何处是?”诗人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生齐答“日暮乡关何处是?’ 诗人朝着西下的红日追问:生齐答“日暮乡关何处是? ”好一个思乡之人,怎 一个“愁”字了得。真是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师:诗人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崔颢这个人。 (课件出示,(出示崔颢的资料) 师:你觉得此刻的崔颢该有几多愁?

他飘泊在外,有思乡之愁;他政治上不顺意,应该还有人生失意之愁。 师:尾联中一个“愁”字了得,那么。我们如何读才能读出这个愁绪呢?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中有一个问号,当然是一定有 答语气,“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字是诗人的一个心结,为了把这个“愁” 情读出来,“使人愁”三个字要慢读,拉长语调。 师:嗯,不错,语调拖的长,忧愁似更长,老师建议:如果尾联再加上一个助 词“啊”,愁绪是不是更浓。

请同学们试着读一下。“烟波江上使人愁啊! ”再读一遍,再读两遍。

师:全诗以一 “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长 上烟波浩渺,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同时也许涌起人生失意之愁。 师: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 的鹦鹉洲,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 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

下面请同学们一齐背诵《黄鹤楼》

师:读的多好啊!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这个方法就 是一诗三读:朗读-----译读 --------- 赏读。读了一首律诗,认识了一个诗人,领 悟了一份愁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出示 我们的学习方法

一诗三读

朗读(吟咏) 译读(诗意) 赏读(美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dcc0ed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