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的五个虚词(以、而、之、其、于)

2023-02-16 20: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常用的五个虚词(以、而、之、其、于)》,欢迎阅读!
虚词,初中,常用



初中常用的五个虚词(以、而、之、其、于)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 3.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5.以弱为强//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 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 ——(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 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

1. 皆以美于徐公。 2.或以为死 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4.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

1、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2、动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②面山而居。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学而不思则罔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相当于 ,是定语的标志。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菊,花之隐逸者也。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公将鼓之。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谓语。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5、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之千里者。 二、作代词用: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他们她们它们。例如






①具答之。 ②亲戚畔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又数刀毙之。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 渔为甚异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

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一、“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如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2)其如土石何?(表示祈使语气)

(3)安陵君其许寡人。?(加强反问语气)

二、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如: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它们的)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他们的)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里)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中的)



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i,可译作为了因为等。如: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i,被。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i ”“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i)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èi”) 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i,因为,由于 二、当“为”作动词时,读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 “做” 当作 成为雕刻等,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 ③为宫室、器皿。(雕刻)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 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造)

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四、介词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 “给”等。例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1fc3adf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