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短歌行》

2022-07-30 10:0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7.《短歌行》》,欢迎阅读!
短歌行,17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真男子、大手笔的求贤歌 ——《短歌行》品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 三、学生齐读:

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

1.品读第一节:

(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

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提问)这样的感情基调,乍一看去好像是在鼓励人们及时行乐,其实,诗人的目的并不在此,那么诗人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他是在号召人们,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然而,要建功立业,光靠一己之力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广纳贤才,为我所用。曹操的忧愁,正是这种“求贤”之愁,渴望建功立业之愁。

(提问)诗歌前八句的主题就是一个“愁”字,这种忧愁无休无止,让人难以释怀,怎样才能将这种忧愁排解干净呢? (明确)诗人认为只有依靠“杜康”○“杜康”是一个人的名字,传说他是我国酿酒的第一人,是粮食酿酒的鼻祖,后来“杜康”就成了美酒的代称(借代)

(提问)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引导生一起回答) 消愁愁更愁。

(提问)看来这个借酒浇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哪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 (明确)“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品读第二节:

(教师导入第二节)这首诗,心怀天下,唱出了一代政治家的求贤之歌;这首诗,沉雄豪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这首诗,回环往复,在质朴苍凉中蕴含着激越昂扬。

1 3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师点评)在第二节诗中,曹操接连用了两个典故(哪两个典故?生回答,教师明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之情,情味更加绵长深沉。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的曹操,对人才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曹操多次下求贤令,作求贤诗,大力延揽人才。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曹操引用这句诗(提问:曹操引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生回答,教师明确),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虽然只引用了原诗的前两句,却暗含了后两句的内容。其实,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引导学生一起回答)这才是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他。曹操 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试引导学生回答出曹操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帐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之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引导学生回答)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 3.品读第三节:

(教师点评)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多多益善,等等(引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导学生回答),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提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教师明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 4.品读第四节:

(教师点评)诗的最后一节,呈现出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提问: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回答,: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教师明确“月夜鹊飞图”)○之所。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引导学生回答),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这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

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

面对当年的仇敌,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是曹操怜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的深沉。 五、教师总结、学生试背○

曹操一生礼遇人才、重用人才,曾三次下令求贤,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真男子、大手笔的“求贤歌”

全诗融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把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绘与主观思想上苦闷忧郁情绪的抒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深远,气韵沉雄,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不愧为难得的上乘之作。用典贴切,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诗歌主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

2 3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六、板书

第一节:悲凉、愁苦不堪、忧愁、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节:求贤若渴、礼遇嘉宾、用典 第三节:思念贤才、反复咏叹、正反对照

第四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融情于景、比喻 七、教学后记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68a67e168884868762d6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