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简介

2022-12-15 02:4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ITIL简介》,欢迎阅读!
简介,ITIL

1. 简介

ITILIT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现由英国商务部OGC(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负责管理,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ITSM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

ITIL包括了一系列适用于所有IT组织的最佳实践--无论这些组织的规模如何,以及使用的是什么技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ITIL不是一个正式标准,而是普遍实行的"事实"上的标准。

ITIL最新版本是V3.0,它包含5个生命周期: 一、战略阶段(Service Strategy) 二、设计阶段(Service Design) 三、转换阶段(Service Transition) 四、运营阶段(Service Operation) 五、改进阶段(Service Improvement)

2. 商业价值

作为IT管理的“ERP解决方案ITIL给实施它的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商业价值。大量的成功实践表明实ITIL可以将企业IT部门的运营效率提高25-30%。加特纳(Gartner)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等研究机构的调查研究也表明,通过在IT部门实施ITIL的最佳服务管理实践,可以将因重复呼叫、不当的变更等引起的延误时间减少79%,每年可以为每个终端用户平均节约800美元的成本,同时将每项新服务推出的时间缩短一半。目前我国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实施IT服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体上讲,实施ITIL可以带来以下商业价值:确保IT流程支撑业务流程,整体上提高了业务运作的质量;通过事故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和服务台等提供了更可靠的业务支持;客户对IT有更合理的期望,并更加清楚为达到这些期望他们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客户和业务人员的生产率;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业务持续性服务;客户和IT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更加融洽的工作关系;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3. 管理流程

1 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

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的恢复服务,从而保证最佳的效率和服务的可持续性。事件管理流程的建立包括将事件分类,确定事件的优先级和建立事件的升级机制。

2 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

调查基础设施和所有可用信息,包括事件数据库,来确定引起事件发生的真正潜在原因,一起提供的服务中可能存在的故障。

3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定义和控制服务与基础设施的部件,并保持准确的配置信息。 4 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

以受控的方式,确保所有变更得到评估、批准、实施和评审。 5 发布管理(Release Management

在实际运行环境的发布中,交付、分发并跟踪一个或多个变更。


4. 核心模块

ITIL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这个模块一共包括了10个流程和一项职能,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即“服务提供”流程组“服务支持”流程组。其中服务支持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一项管理职能及5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服务提供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5个战术级流程,即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

服务台:服务台是IT部门和IT服务用户之间的单一联系点。它通过提供一个集中和专职的服务联系点促进了组织业务流程与服务管理基础架构集成。服务台的主要目标是协调客户(用户)和IT部门之间的联系,为IT服务运作提供支持,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事故管理:事故管理负责记录、归类和安排专家处理事故并监督整个处理过程直至事故得到解决和终止。事故管理的目的是在尽可能最小地影响客户和用户业务的情况下使IT系统恢复到服务级别协议所定义的服务级别。

问题管理:问题管理是指通过调查和分析IT基础架构的薄弱环节、查明事故产生的潜在原因,并制定解决事故的方案和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将由于问题和事故对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的服务管理流程。与事故管理强调事故恢复的速度不同,问题管理强调的是找出事故产生的根源,从而制定恰当解决方案或防止其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识别和确认系统的配置项,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状态和变更请求,检验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供IT基础架构的逻辑模型,支持其它服务管理流程特别是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的运作。

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指为在最短的中断时间内完成基础架构或服务的任一方面的变更而对其进行控制的服务管理流程。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在变更实施过程中使用标准的方法和步骤,尽快地实施变更,以将由变更所导致的业务中断对业务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发布管理:发布管理是指对经过测试后导入实际应用的新增或修改后的配置项进行分发和宣传的管理流程。发布管理以前又称为软件控制与分发,它由变更管理流程控制。

服务级别管理:服务级别管理是为签订服务级别协议(SLAs)而进行的计划、草拟、协商、监控和报告以及签订服务级别协议后对服务绩效的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级别管理旨在确保组织所需的IT服务质量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得以维持并逐渐提高。

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是负责预算和核算IT服务提供方提供IT服务所需的成本,并向客户收取相应服务费用的管理流程,它包括IT投资预算、IT服务成本核算和服务计费三个子流程,其目标是通过量化服务成本减少成本超支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合理引导客户的行为,从而最终保证所提供的IT服务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IT服务财务管理流程产生的预算和核算信息可以为服务级别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和变更管理等管理流程提供决策依据。

IT服务持续性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是指确保发生灾难后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管理资源来确保IT服务持续性的管理流程。IT服务持续性管理关注的焦点是在发生服务故障后仍然能够提供预定级别的IT务,从而支持组织的业务持续运作的能力。

能力管理:能力管理是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使组织的IT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服务管理流程。能力管理流程包括业务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管理和资源能力管理三个子流程。

可用性管理:可用性管理是通过分析用户和业务方的可用性需求并据以优化和设计IT基础架构的可用性,从而确保以合理的成本满足不断增长的可用性需求的管理流程。可用性管理是一个前瞻性的管理流程,它通过对业务和用户可用性需求的定位,使得IT服务的设计建立在真实需求的基础上,从而避免IT服务运作中采用了过度的可用性级别,节约了IT服务的运作成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cafa2301f69e31423294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