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经》祭祖诗研究综述

2023-02-15 19:3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经》祭祖诗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祭祖,诗经,综述,以来,年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经》祭祖诗研究综

作者:张慧芳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9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涉及到祭祖的诗篇。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诗经》祭祖诗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本文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划分为篇目范围研究、祭祀者研究、被祭祀者研究、诗礼文化研究四个方面,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诗经》;祭祖诗;综述

改革开放的到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术界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关于《诗经》祭祖诗的研究大量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了更好地梳理《诗经》祭祖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划分为篇目范围研究、祭祀者研究、被祭祀者研究、诗礼文化研究四个方面。 一、篇目范围研究

对于《诗经》中祭祖诗的具体篇目,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传统上认为,用于祭祖的宗庙乐歌集中在《颂》中。近代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李文炳的《对<诗经·>的几点看法》(载1982年《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提出《颂》中绝大多数是祭祀诗歌,是周、鲁、宋三国君王歌咏祖先功德的载体,出于君王或士大夫之手。同时,在《雅》中也存在一部分祭歌。在审视《诗经》时,应将《风》《雅》《颂》联系起来,互为补充,以便得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有些学者认为祭祖诗集中在《雅》和《颂》中,《风》里是没有祭祖诗的。譬如,梅新林在《〈诗经〉中的祭祖乐歌与周代宗庙文化》(载1999年《浙江师大学报》第5期)提出,《诗经》中的祭祖诗共有51篇,其中《大雅》16篇、《周颂》26篇、《鲁颂》4篇、《商颂》2篇。《采蘩》《采蘋》属于《国风》,主要叙述了祭祖用品的采摘过程,并没有从正面描述祭祖活动,因此梅新林将其划到祭祖诗的范围之外。

不过,从宏观上讲,祭祖活动的准备过程也是祭祖活动的重要部分。故而有些学者将侧面描写祭祖活动的诗篇认定为祭祖诗。例如,水汶在《<诗经>祭祖诗与祭祖礼》(2007四川师范大学)中认定《诗经》中的祭祖诗共有38篇,在《风》《雅》《颂》中都有分布,以《颂》为主。胡正访的《<诗经>祭祖诗研究》(2009首都师范大学)认为祭祖诗的具体篇目至少有39首,其分布也比较均匀。此外,作者认为少数民族有将民族史诗用于祭祖的习俗,因此不能排除《大明》《绵》等周民族史诗是当时用于祭祖的诗篇的可能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诗经》祭祖诗的篇目范围研究方面,学界的界定标准逐渐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从正面描写祭祖活动的诗篇扩大到涉及祭祖准备工作、用于祭祖活动的诗篇。在界定标准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风》《雅》也存在一部分祭祖诗。随着《诗经》祭祖诗篇目范围的扩大,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祭祀者研究

祭祀者是《诗经》祭祖诗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研究对象主要有周王、商王、周士、商士、王后、其他贵族妇女等。其中,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王这一群體。

李向平在《周代的祖宗崇拜与王权的历史特征》(载1991年《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以周王对于天神崇拜的目的为出发点,探究其祖先崇拜的目的。周王认为他们的先祖是可以配 天受祭,因此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相互支持,最终目标在于引导民众尊崇周天子的王权。女性祭祀者也是近来学界关于祭祖诗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彭燕的《论<诗经>祭祀活动中女子的地位和作用》(载2016年《杜甫研究学刊》第3期)赞同远古宗教祭祀活动中女子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观点,认为其根本目的是祈祷人类繁衍和庄稼丰产。

这一时期对《诗经》祭祖诗中祭祀者研究的学术论文林林总总,硕果累累。祭祀者是祭祖诗的两大主角之一,是祭祖活动的主体。对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祭祀者进行系统而细致的研究,对后来的研究者有着不可或缺的启发作用。 三、被祭祀者研究

被祭祀者是《诗经》祭祖诗的另一大主角,也是周民族祖先崇拜的对象。根据身份的不同,被祭祀者可以分为先王、先公、先妣等三大类型。其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周文王和周代女性始祖姜嫄。

晁福林在《试论春秋时期的祖先崇拜》(载1995年《陕西师大学报》第2期)论述了春秋时期宗法系统中的祖先崇拜。周文王、周武王等祖先神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保护神,祭祀诸位先王宗庙成为维系族人关系的重要纽带,各个诸侯国也往往利用由祖先神所表现出来的宗法关系以加强相互间的关系。陈颖飞在《清华简<程寤>与文王受命》(载2013年《清华大学学报》第2期)结合清华简和《诗经》文本,分析文王受命”“文武受命”“武王末受命”“王受”“(我)受命的真实含义,认为皆指周受天之命代商统辖疆土、治理民众,并分析了历代解读方式的谬误,为文王受命的文献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女性始祖也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生育后稷的周民族女始祖姜嫄。陈昭昭在《试论<诗经>感生神话之义涵——<·玄鸟><大雅·生民>为例》(载2007年《诗经研究丛刊》第2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诗经》中商始祖契和周始祖弃的诞生过程,认为这是母系社会、图腾崇拜、宗教巫术仪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2e2bfed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