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2022-04-01 09:1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1 唐传奇:小说体裁之一。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2 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多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内容上多为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台阁体”诗,但在诗律和诗艺研练方面为唐代近体诗定型作出了贡献。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 3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也称“高岑诗派”。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了对战争的情感态度,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气氛浓郁,意境雄浑,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4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它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作品较多的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5 险怪诗派: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也称“韩孟诗派”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风格深险怪僻。 6 不平则鸣:险怪诗派的主张,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造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对后代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7 笔补造化:险怪诗派的诗歌主张,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8《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他们当中有十五人是西蜀人。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却都以温庭筠为宗。《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9、韩孟诗派:就是险怪诗派,解释见险怪诗派。

10、宫体诗: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它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有咏物的题材,女性也像宫廷的其他器物一样成为吟咏的对象。艺术上注重词藻、对偶、声律。突出贡献是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形成了重要推动作用。

11、志怪小说: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言小说,内容主要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多数作品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留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有些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12、志人小说: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言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


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类,艺术上缺乏想象和细节描写,但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等特点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3、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编辑者刘义庆,分为三卷三十六门,内容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艺术上鲁迅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俊,记事则高简瑰奇”,对后世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4、通俗诗派:中唐诗歌流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故称“元白诗派”。内容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艺术上要求主题鲜明,通俗易懂,朴素质直,便于歌唱。诗歌多采用歌行体进行创作,同时形成了诗歌创作理论,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一诗派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

15、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欲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他们的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16、皮陆: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他们经常诗酒唱和,题咏风物,抒写近俗的闲情逸兴、带有潇洒游戏的成分,关注个人生活,写了六百多首诗,编成《松陵唱和集》,在唐末诗坛形成江湖隐逸一派。

17、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18、俗讲:唐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其主要来源是“转读”和“唱导”,取材为佛经,思想为无常、无我等佛教教义,语言上“说”用浅近文言或口语,“唱”用七言兼用六言和五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1ea3c46137ee06eff918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