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枕无忧的典故

2022-07-31 21: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枕无忧的典故》,欢迎阅读!
高枕无忧,典故,关于

关于高枕无忧的典故

高枕无忧的典故: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妈妈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呢!

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象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做相国。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

后来,人们就用“高枕无忧”来形容做任何事情准备周全,感觉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高枕无忧的意思: 【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

【释义】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


【出处】语出 《史记.张仪列传》亦见刘向《战国策·齐策四》:“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高枕无忧造句:

1. 在阁老还在高枕无忧之时,世间的言论慢慢发生了变化,对幕府进行批判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还产生了所谓的“公武隔离论”。2. 大家不要以为洪水过后就可以高枕无忧!

3. 她自以为在屋子里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墙壁上已经出现了裂缝。福楼拜 4. 今年雨水大,不要以为大堤修整过一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5. 镇压了几个犯罪分子,不要高枕无忧,要继续维持社会治安,使社会秩序稳定。 6. 敌军设上堡垒以后,以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7. 大敌已除,我们今后可以高枕无忧了。

8. 但是时常被视为远离公众视线的有组织犯罪仍然可以高枕无忧,隔岸观火。 9. 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

10. 他心里想:"哪天把这心腹之患除掉,方能高枕无忧。" 11. 只要党魁控制着党的机构,改革者就决不能高枕无忧.

12. 多年隐忍,终于一朝成为皇后,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反而是处处小心,提防四周。

13. 我很简单,118岁,养尊处优、高枕无忧…

14. 打通了经脉进入灵光境初期之后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要面对更大的挑战,拓宽经脉。

15. 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睡个安生觉,吃吃现成饭了!原来是你们内部出了内奸闹了“耗子”。

16. 抓住了这些坏蛋,我的妈妈又可以高枕无忧的在无限的网络空间“嘻哈”。 17.有人以为天下太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真是一种天真幼稚的想法。 18. 而且,不要认为成为能力者就高枕无忧了。

19. 真的高枕无忧了吗?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比噩梦更可怕的存在。


20. 不意佩纶尚在黑甜乡玩耍,似乎可高枕无忧的样子。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5e6b29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