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从军行》诗词鉴赏

2022-09-22 07: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杨炯《从军行》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军行,诗词鉴赏,杨炯《



杨炯《从军行》诗词鉴赏

参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

烽火照射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威猛特别。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赛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解释

参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艳丽的颜色。 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鉴赏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参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参军边塞、参与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提醒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忱。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急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地。首二句交待了整个大事绽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高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盛大和庄重。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斗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头写战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展衬托。“雪暗凋旗画,风多




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动身:大雪充满,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动身:狂风咆哮,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错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顽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鼓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剧烈场面。诗的最终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难剧烈的战斗,更增加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喜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辞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状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实行了跳动式的构造,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动式地进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现了剧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动是非常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动式的构造,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概,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剧烈的爱国*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3978571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