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学学案

2022-05-02 19:3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菩萨蛮教学学案》,欢迎阅读!
学学,菩萨

《菩萨蛮》教学学案

靖安中学 彭丽

一、教材分析

《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它选自中国最早的一本词集——《花间集》;它的作者是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筠。

一首好词,本身就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会被它吸引,被它感动,《菩萨蛮》就是这样一首好词。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情介绍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的理科生,他们在高中语文必修四曾经系统的学习过词,在选修课本诗歌部分也学习了很多词人的作品,对词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但是,大多数理科生,他们平常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看文学类的书,更别说古典诗词了,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扩展,不符合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写的要求,诗歌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

从做诗歌鉴赏题目来看,通常是失分很多的一个题型。

所以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诗歌鉴赏能力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学情介绍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背诵出这首词

“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优美的语言、铿锵的声韵、向上的精神、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能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诗歌方面的能力背诵可谓必不可少。

②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而且“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也是《新课标》评价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设置了教学目标二,又因为本文主题的含蓄性,所以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③在体会文本的语言、音律、情感之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热爱的民族是可悲的。以我设置了教学目标三。 四、教法与学法

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模式背后支撑的基本方法还应是“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这两个方法迢递千年,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所以教法我采用诵读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学法采用诵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由新课导入、自主诵读、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五


个部分组成

(一)新课导入

1《菩萨蛮》正好是热播电视剧《后宫甄缳传》的插曲,所以我课前多媒体播放这首歌。先声夺人,在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文本情境。

2 接着用问题导入:

这首《菩萨蛮》的歌是由姚贝娜演唱,歌词却是由晚唐五代时花间派代表人物温庭筠所写。在《甄缳传》里这首词被安排在最后的大结局,歌曲随着甄缳对自己进宫以来经历的回忆渲染了一种浓重的悲情氛围。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通过歌词里对女主人公动作的描写,你能猜到歌词里女主人公的心思吗? 这里,以猜谜的形式使学生很快地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能够吸引学生很快的进入自主诵读。 (二)自主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文本。(教师这时可以指导学生用这个单元要求的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下面注解和借助工具书的方式,“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最后,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背诵出此词。

自主诵读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它既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一,也是下面合作探究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

学生与教师的活动主要围绕二个问题 ,层层推进,能有效解决教学目标的重点与难点 。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

围绕文本自由讨论

举手发言进行

表述。 教师主要是倾听、追问、总结,中间加上适当的方法指导。

这样的设计是因为“学生思想的疏漏,思维推进的过程,以及可贵的思想火花都在学生的表述之中,而教师在学生的表述中可以发现教学契机。 第一个问题:1、女子的心思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两句很容易看出女子之孤独寂寞

但这里尽量还是让学生自己说出。“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难点在“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句,为了让学生明白一首好词,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都有一种主题集中的效果,我会通过正话反说刺激他们思考:这句好像与主题无关,看来是闲笔了?学生不得不进入进一步思考。

这句的难点又在于“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小山”指什么,所以从这个词语进行突破。教师可以进行方法指导:1、学习诗歌要善于联想。2、一个语言的符号,如何判断,要注意适合当时时代文化背景,才能够成立。

学生分析讨论发言表述。明确总结:“小山”指“屏风”。早晨的阳光照在有金碧螺钿的装饰的山屏上,金光闪烁,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女子。足见女子是之慵懒。“鬓云欲度香腮雪”,美却无人赏爱,更表现女子之孤独寂寞也,可见这句与文章主题也是一致的。让学生体会好词的魅力。

为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更深的意义,教师进一步追问:第一:但这位美女因为无人赏爱开始又“懒”又“迟”,但最后却还是“画”好了“蛾眉”“梳洗”妆扮完了之后还“照花前后镜”看看自己是不是漂亮呢,这不是矛盾吗?第二:


一个寂寞孤独的女子,为什么还要把那双双对对的的鹧鸪绣在自己的衣服上,让自己每天都能看到呢?这不是更刺激自己让自己伤感吗?“通过继续追问将他们逼到思维的犄角,让他们处于''''的状态,这才是学习的关键。

说明这位女子虽然无人欣赏虽然孤独,但并没有堕落放弃自己,暗含女子向上向美向好的执着追求,也是这首词最感人的地方所在。 接着进一步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教师提问 2 俗话说“文如其人”《菩萨蛮》的描写的是一位美丽却无人赏爱孤独的女子,温庭筠为什么要设置一个这样的形象呢?与他自己本身有什么关联吗?

指导学生以中国古代夫妻男女关系与君臣关系相似的角度去分析

指导学生通过《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非常相似的角度去析。 得出温庭筠在这里很有可能想通过这位女子虽然不受赏爱孤独寂寞却仍然有一种向上向美向好的精神的追求,来表达自己的志愿。

(四)课堂小结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人生最悲哀的事没有什么比心死了僵化了更悲哀的了,而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学古典文学能让你有一颗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人真正的根本所在。让我们教成为一个热爱诗词的幸福的人吧。(这个设计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写一篇课后随笔

2、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诗词赏析书籍:诗词基础好一些的可以阅读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薄弱一点的可以阅读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和白落梅的〈〈烟月不知人事改〉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通过随笔教师能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以此反观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不足之处,及时对日后的教学加以补充或更正。新课标还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生在一段时间里专注地读好一两本书,会终身受益。 ”所以我设置这了这两项作业。

整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得到了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2296eb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