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九、登飞来峰

2022-11-25 21:1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九、登飞来峰》,欢迎阅读!
飞来峰,梳理,遵义,古诗文,上九

(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九、登飞来峰

九、登飞来峰(遵义6年未考)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前两句写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第一句“千寻”正面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埋下伏笔。第二句不仅写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做铺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后两句抒情。“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诗眼在“不畏”,这二字气势夺人,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身在最高层”的结语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作者的构思精深。

【背景资料】王安石于公元1050年登上飞来峰,写了这首诗。当时王安石29岁,任浙江鄞县知县期满,在去官返乡途中登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即兴作此诗。

主题】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1.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借景抒情。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__

内容总结



1)九、登飞来峰(遵义6年未考)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2)九、登飞来峰(遵义6年未考)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3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4)【主题】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5__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84c54b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