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分析

2022-04-21 05:00:0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共性分析》,欢迎阅读!
共性,分析

在春秋战国历史上,秦是个由极弱转向极强的国家,而商鞅则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人物。商鞅约生活于前390—前338年,出身于卫国旧贵族,姓公孙,名鞅,又叫卫鞅。后因在秦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史称商鞅。他从小“好刑名之学”后来遍学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前361年入秦,曾三次求见秦孝公。前两次求见时,皆败兴而归,第三、四次他见孝公时才引起孝公的兴趣。

359年,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命他实行变法。但当变法将要付诸实施之际,却遭到甘龙、杜挚等旧贵族的反对,他们认为“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双方展开论战,商鞅批驳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作礼,不肖者拘焉。”又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经过变法与反变法的大辩论,秦孝公以更坚定的决心支持商鞅开始变法。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9年,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废除世卿世禄制。二是奖励军功,三是编制户籍,四是奖励耕织。

商鞅新法实施10年,取得显著成效,秦国日益富强。350年,秦都从雍迁至咸阳后,商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是推行县制。二是废井田,开阡陌。三是统一度量衡。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五是烧诗书,禁游学。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壮大了军事力量;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


了重大影响。

338年,秦孝公死,太子继位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人诬告商鞅“欲反”,商鞅被迫逃亡,最后在自己的封邑抵抗失败,被处以车裂而死。商鞅虽死,而“秦法末败”,变法已深入人心,“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主张仍得以贯彻实行,并成为秦国巨变的重要原因。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商鞅本人和秦国的命运兴衰成败,紧密相连。就商鞅本人而言,发挥治理国家的真正才能时,很快从名不见经传,人微言轻的普通人升到秦国的位高权重的左庶长。然而,秦孝公一死,他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达官贵族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再到后来被处以“车裂”,他经历了人生的宦海沉浮始终逃不开“马太效应”的怪圈。我们分析秦国的发展也是 一样,经商鞅变法后,秦国一步步走向强大。正如马太效应一样“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反之也一样。

我们进一步分析得出: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秦孝公为什么引进的这条鲶鱼,要引进什么样的鲶鱼,这是关键,一,鲶鱼够大,一定要沙丁鱼们动起来,而且鲶鱼自己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和攻击(这也是商鞅位高权重的原因),二,鲶鱼的活动与整体利益是一致的,既不能让沙丁鱼安稳,又不能


把他们折腾死。它实质上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队伍(团队)之奥秘。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人活跃起来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参与竞争。

我们在这里总结一下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马太效应与鲶鱼效应并不是孤立的: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建立竞争机制、启用能人、变革领导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97c841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