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第九课ppt

2023-03-02 04:0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第九课ppt》,欢迎阅读!
人教,语文,年级,小学,ppt



教学过程

9.古诗两首

() 夜书所见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注释译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触动 客情:旅客思念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作品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郁闷、孤独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亲切之感

篱落————灯明 快问快答:

1.梧桐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 ----------- 2.“客”是指谁呢? ------------

3.为什么说他是客? ------------------------------------

4.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阵阵秋风,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是这个独自在外做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 课堂作业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 ------------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9a7885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