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课理论教案1

2023-05-03 23:0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打课理论教案1》,欢迎阅读!
散打,教案,理论

散打课理论教案1

内容:1散打的起源和发展。

2散打运动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3 介绍散打比赛的规则与裁判法

30 20

目的: 让学生对中国的散手有初步认识。



一.散手概念

散打是一项互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竞赛项目,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拍张、手张、相散手等。由于徒手相搏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从古代到近代广泛流传,由于规则的不健全、不统一,两人互搏互决的项目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被当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在经过十年不断探索后,散打在1989年被批准列为体育正式项目。这是武术散打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近年来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全国散打王争霸赛、中外对抗赛,以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等一系列竞赛的进行,使武术散打正以崭新的姿态推向世界。



二.散手的特点 一、体育性

散打突出地反映了武术的本质——技击性,然而又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内容,在技法上不允许使用反关节擒拿动作,以及用肘法进攻对方。它具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并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提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这与其它运动项目相同。

二、对抗性

武术散打明显区别于武术套路。对抗性的技击内容是武术散打的基本特征,它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五项基本素质和熟练的散打技术,还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

三、民族性

武术散打技法特点是“远踢、近打、贴身摔”。它不仅由于技法不同于拳击、跆拳道、泰拳等搏击术,更由于技法特点中蕴含的武术特点的哲学方法上的不同。另外比赛形式与方法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武术散打将随着民族形式的时代性不断发展,其它世界各国的技击项目中,取他人所长为我所用。使武术技术不断得到挖掘,提高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三.散打运动的发展史 20 1春秋战国,“相博”已较普遍 2秦汉时叫手博,比赛较正规。 3隋唐五代时。手博,角底受重视,比赛已形成制度。 4宋代,手博作为强身的重要手段。 5民国初期较蓬勃发展。 6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20 四.简单介绍散打运动的规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d39a23a5e9856a561260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