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2-12-11 05:2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欢迎阅读!
治理,现代化,不断,水平,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者:杜淑芳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第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把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在利益多樣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把握好理念转变、制度保障、社会法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全民德治等方面,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要转变观念,推动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治理意味着党委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地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治理不仅涉及为了实现某种集体目标而如何掌舵的问题,而且更多地涉及如何调整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入治理的理念,有利于形成共识,达到最佳效益,建立公众满意的社会运行和管理模式。多元主体参与深化治理已经成为目前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这种转变标志着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变,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对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二是系统谋划社会治理制度改革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根本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当前,许多社会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相关制度的不规范、滞后甚至缺失。此外,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制度接续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断裂、真空地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快完善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加强社会运行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设计和基础制度供给,规范社会发展秩序。要实现从传统的重视命令式、动员式的社会管理制度向法治型、互动式、规范化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转变,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全面推行法治,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和手段,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水平普遍提升。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立法进程,尤其要加大规范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力度。提高执法司法透明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认真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工作措施,妥善审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案件,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大力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社会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法治建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自觉增强法治思维,依法决策、依规施政,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广大群众要做到学法、知法、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用法、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律至上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显著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

四是真正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和体系完善指明了方向。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凝心聚力,是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引入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政府在社会中由管理治理的转变,多元社会主体良性互动,形成合力,会使社会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建立现代化政府,实现政府善治,政府主要职责转向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制定相关社会治理规划、完善政策和建立标准体系,提供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等。克服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政府缺位现象,政府职能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鼓励居民参与自治,完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听证、协商制度,实施重大项目或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重点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教育科技文化、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打造一批专业化、能力高、服务优的社会组织品牌。规范发展现代社会组织体系,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强化社会组织自治功能,提高自治水平。

五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中国是一个大国,社会治理层次多,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从基层做起。因此,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在基层,基层治理关键在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下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地、真正地下沉到基层。借鉴枫桥经验,把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

社区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场所。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社区居民议事协商、民主听证、民情恳谈、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机制,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六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既要靠法治,又要靠德治。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使主流价值观和思想舆论占据有利优势。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广泛的社会共鸣。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批驳错误思潮,加强阵地管控,强化正面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树立全民德治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强基固本、正本清源,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公民行动的准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田旭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f51c32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