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情

2022-04-12 22:03: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情》,欢迎阅读!
闻一多,生情,臧克家

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情



1930年夏天,国立青岛大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这位考生却幸运地碰上了一位慧眼识金的主考人。这位主考人就是国文系主任闻一多。闻一多从这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在的才气,便打破常规,一锤定音破格录取了他。他就是后来的“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纪诗翁”臧克家。

一天,闻一多把臧克家叫到他的办公室,拍了拍他的肩膀,无比亲切地说:“从你的《杂感》,我看到了你的才华,看到了你的前途,看到了中国诗坛的希望。努力吧,诗的春天是属于你们青年人的。

临走时,闻一多拿出自己新出版的诗集《死水》,并在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赠送给了臧克家。臧克家手捧着诗集,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写出好的作品来。

从此,臧克家便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他不但把《死水》中的每一首诗背诵得滚瓜烂熟,还潜心研究它的表现手法和遣词造句等。不仅如此,臧克家还时常来到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宿舍,虚心向他学习文学知识,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并以难民、洋车夫、妓女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描摹对象,写出了一首又一首诗作。在闻一多的精心指导、极力引荐下,臧克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处女诗集《烙印》《烙印》很快被抢购一空,并有好几家书店争夺其再版权。许多名重一时的评论家特意为其撰写文章。茅盾认为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中“最优秀的一个”。朱自清评论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说:“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看到学生骄人的成绩,闻一多按捺不住无比激动与喜悦的心情,赞美道:“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义。臧克家与艾芜、沙汀等另外五人一同成为了1933年文坛新人”“最耀眼的星”

在以后的日子里,臧克家与闻一多的交往更加频繁起来。当闻一多写出《杜甫交游录》时,交给臧克家说:“我们过去是师生,现在已变成文朋诗友了。请你阅后提出修改意见。臧克家是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几天后,他就把这本书郑重地放在了闻一多的办公桌上,并诚恳地提出了几条修改意见。闻一多看后,心悦诚服地说:“提得好!提得好!”并当场下笔修改。


在诗歌创作方面,闻一多非常赞赏臧克家的出众才华。当他看到臧克家《炭鬼》诗中把挖炭夫的眼睛比作“像两个月亮在天空闪烁”时,就很兴奋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外国人写的诗集,翻到其中的一页说:“美国诗人把炭夫额上的灯比喻成太阳,而你把炭夫的眼睛比作月亮,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从此,臧克家在诗歌创作上一发而不可收,名声越来越大。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愈加深厚。 1932年夏天,闻一多要调到清华大学任教了。在宿舍里,臧克家与闻一多倾心相谈,一直谈到黎明。在青岛火车站分别时,臧克家紧紧攥住闻一多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闻一多含着泪水依依不舍地说:“请回去吧!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啊!”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徐徐开动了,闻一多从车窗里伸出手挥别,而臧克家也不停地挥着手,向着火车驶去的方向追了好远、好远„„

到北平三天后,闻一多便给臧克家来了信,信中说:“人生难得一知己。我无憾的是,在青岛,我找到了真正的朋友,真正的知己——臧克家。因此,我一生足矣!

臧克家细细地读着闻一多的来信,泪水不由得滚落下来。 由于战乱,臧克家与闻一多曾一度失去联系。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臧克家更加挂念闻一多。当他获悉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消息时,激动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他便写了封热情洋溢的长信,连同1942年出版的《我的诗生活》一书,一起寄给了闻一多。闻一多于19431125日给臧克家写了回信。他在信中首先肯定了臧克家这本书的优点,但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不能刻意追求诗的表现技巧。当臧克家读到这里时,一种无比敬佩、思念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

1946711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的杀害。闻一多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出面主持民盟的领导工作。715日,在李公朴的公祭大会上,闻一多作了公开讲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造谣、污蔑等卑劣行径,指出它们必然灭亡的命运。当晚,国民党特务对闻一多这位血性的诗人、正直的学者、民主战士暗下毒手,枪杀于昆明。而这次讲演,竟成了他“最后一次讲演”

那时,正在南京的臧克家,从当日报纸上看到闻一多被害的不幸消息,顿时,悲愤交加,脑袋像被炸开,天旋地转,差点摔倒。他踉踉跄跄地回到家中,与夫人郑曼说明此事,两人便抱头放声大哭起来。当晚,臧克家含泪写下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一文,深深表达了他对这位良师益友的无限追思和悼念之情。

臧克家又手书了他那首献给鲁迅先生的名诗《有的人》献给他敬爱的老师闻一多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2795c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