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理解、运用古诗考查的三个关键词

2022-11-21 07:1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积累、理解、运用古诗考查的三个关键词》,欢迎阅读!
考查,古诗,积累,关键词,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积累、理解、运用:古诗考查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刘国军

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年第06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岁月风沙的洗礼,许多经典诗作作为民族精神的图腾深深地烙印在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落实好对古诗文的考试评价呢?笔者以为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彰显年段特点,落实好三个关键词:积累、理解、运用。 低段——注重积累,方能厚积而薄发 【考题举隅】 一、 古诗填空:

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相煎何太急! 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 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 二、 把相关的诗题、诗句和作者用线连起来。 《游子吟》 ·王安石 儿童散学归来早 《春夜喜雨》 ·高鼎 润物细无声 《泊船瓜洲》 ·孟郊 春风又绿江南岸 《村居》 ·杜甫 谁言寸草心

三、 在括号中填入动物名称,将诗句补充完整。 1.泥融飞( ),沙暖睡( )。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3.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4.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题意图】

民族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古诗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也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浸润、熏染,用民族文化的母乳滋养孩子幼小的心灵。低年级的小学生求知欲强,对学习的兴致较高,但是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语言材料的贮备不足,对语言的理解不够精确。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因此,在低年级的阶段检测或年终质量调研时,对古诗的考查应该注重积累,降低题型的考查难度系数,诗句尽量以原生态的面目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会做、感受到学习成功乐趣的同时,提升了学习自信心,也为以后增强了背诵、积累古诗文的动力。

考题例一、例二考查学生对诗句的整体背诵与记忆效果,偏向于量的积累,以量变催生质变,引领学生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帷幔间穿梭,养成民族文化气质。例三是帮助学生进行类的归纳,同样的归类类别有:地名、植物、数字、颜色等。这样做已经从单纯的记忆走向带有思维含量的训练,遵循由浅到深、由易至难的考查过程,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中段——偏向理解,让知识与情感和谐共生 【考题举隅】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指______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人______。有的诗句中直接用来指代作者,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______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_______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像这样包含哲理的诗句还有许多,如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 【出题意图】

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必须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到了中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开始学习如何思考问题,知识的呈现由单向传输、主动接纳,转变为双向互动、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分析的成分增加,彰显思维的灵敏与严谨,学习的品质得到提升。古诗的考查应该根据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相应调整。传统的古诗句考查方法包括解释加点的字词和写出诗句的意思,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能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诗句的意思,领会诗人的情感。所以,试题考查更倾向于紧密联系诗句,透过字面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考题例1的检查触角已经延伸至古诗的写作背景及诗句中的人物指代关系,在更为宽广的诗句天地里进行多方位检测。同样的题目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城飞将指(李广);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原因是(当时社会苛捐杂税繁冗。农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们上交的粮食太多,以至于不能吃饱饭。)。例2则由字面转向深层内涵,考查学生对诗句主旨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只有贴近诗人的心脏才能听到真实的心跳,把握诗人的情感之弦。 高段——尝试运用,实践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考题举隅】

1.贺知章在写《回乡偶书》前,得知家乡有人来京城,他迫不及待地对老乡冲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因为家乡远隔千山万水,所以太多的思乡诗句萦绕在他的心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每当佳节来临,一股强烈、浓郁的思乡情像疯长的春草溢满心头,他情不自禁地吟诵出: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想外出旅游,我建议你去黄山。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

_________________。当然,你欲领略黄山的全貌,就不能停留在山中,因为苏轼曾用“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当局者迷。当你登上黄山之巅,你就会有杜甫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出题意图】

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经过低段的积累,中段的理解,到了高年级,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备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而学习最大的功效在于运用,如果教师在课内外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尝试运用古诗句,那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习作水平定会逐步提高。试卷考查既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也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在生活语境中运用古诗句,让表达更切合情感的需要,语句也因此显得文采飞扬。考题例1、例2为学生营造使用诗句的情景,让诗句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意识,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借助语境,学生又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古诗句的内涵。这样的考查形式,将理解与运用融为一体,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从而让原本离学生较为遥远的诗句穿越时空,亲近了学生的生活,内化为学生心底的诗句,诗句因此而有了生命与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2a57d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