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22-04-12 12: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类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欢迎阅读!
规律,矛盾,人类,及其,运动





人类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姓名:程徽柱 建筑工程学院工管09233

前言

唯物史观是深化对人类认识的基石。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需要对当代社会主义问题、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等做出回答。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需要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向、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态势、发展家谋求发展的得失成败等新的情况。

正文

一.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思。社会历史本质上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历史,是社会矛 ,首先是社会基本矛盾符合规律运动的发展过程。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经典性的论述:“人类在自己的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1】唯物史观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科学基础,为其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去主动地改造自然,在此过程中形成生产力;人为了改造自然必须结成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东西是生产关系。因而在人的生产劳动中就发生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对矛盾是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和社会观的基本问题。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这些物资生活条件统陈为社会存在。比如: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等。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应的哲学范畴,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放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出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2】唯物史观对历史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宣布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

二,社会矛盾的运动规律

有了社会矛盾的出现,也发现了社会矛盾的根源,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出社会矛盾的运动规律。大体我们可分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这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3】。马克思还明确指出“从社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4】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而不应从领导人的意志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无产阶级要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生产工具入手,即从改变生产力入手来进行,应而不首先从改造人的思想入手来进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关于这一规律的原理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同样是无产阶级政党观察研究社会历史问题以及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历史经验表明,只有遵循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在当代中国,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需要保持统一性和多样性。列宁曾深刻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态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5】这就是对社会形态更替统一性与多样性辨证关系的符合历史实际的概括。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一种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往往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这既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过程的曲折性,又为社会形态更替的跨越性提供了条件和历史契机。

小结

站在新世纪里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它确实呈现着变化莫测、纷繁复杂的态势。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在其中我们还是会遇到永不止境的问题与矛盾,有了先人和伟大的思想给我们的实践已经和必将证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终将“大江东流去”。我们以不可阻挡之势奔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浩瀚海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信奉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此应充满必胜信心。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 3列宁全集》 16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 5列宁全集》 4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4e01eff8c75fbfc77db2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