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的一般意义

2022-07-22 08: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斋的一般意义》,欢迎阅读!
心斋,意义,一般

心斋的一般意义

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心斋为道教斋法的最高层 ( 供斋、节食斋、心斋 ) ,指疏沦其心,摒弃智欲,澡雪精神,除却秽累,掊击其智,断绝思虑。见《云笈七签》卷三十七《说杂斋法》。语出《庄子·人间世》“唯道虚集。虚者,心斋也。”晋郭象注曰:“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修炼方法以虚为要,从倾听自己的呼吸入手,专心致志地将太虚之气与道相结合,以便进入虚无忘我的境界。其具体步骤,据近人陈撄宁《静功疗养问答》介绍说: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听呼吸之气,因鼻息无声故不以耳听,而用意念听,功夫深入,意念联成一片,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地听,意念归一后,即停止听,渐入混沌境界,心的知觉失去作用,最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虚无境界。

坐忘 坐忘是指人有意识地忘记外界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 相合为一的得道境界,也指人在修炼中控制意志、排除杂念的内修方法。《玄宗直指万 法同归》称:“坐者,止动也。忘者,息念也。非坐则不能止其役,非忘则不能息其思。 役不止,则神不静。思不息,则心不宁。 “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它应该是一种用身心求证到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很明显,庄子更喜欢后者,有人说这是艺术境界,也有说这是宗教境界。

这里的“坐”应该是一种由形式进入实质的途径,就像过河之筏,到了彼岸就不可以留恋它了,而“忘”呢,则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现实世界的种种规则之后心无挂碍的状态,很明显这里并不是指自我麻醉与逃避,首先,自我麻醉者根本就无法完全忘却牵挂,而逃避并不是永远的办法,总有一天还要面对现实世界,那么他的心灵的河流能够真的静止下来吗?恐怕很难,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彻底地清净,这时就有两个方法,其一,以超越现实、完成现实进而超越自我,以实现心灵之清净;其二,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很明显,庄子更喜欢后者,有人说这是艺术境界,也有说这是宗教境界。

恒毓博士指出: 坐忘意味着得定是说,实现了坐忘的人实际上是处于定心的状态。《天隐子·神解》说:“斋戒谓之‘信解’,安处谓之‘闲解’,存想谓之‘慧解’,坐忘谓之‘定解’,信定闲慧、四门通神谓之‘神解’”这就是说,坐忘是道教修炼的五个层次中的第四个阶段,是由定心而解的阶段。坐忘成功的标志是神解而悟道是说,坐忘是否成功,悟道与否是最好的衡量标准。

坐忘的现代意义。 十分值得说明的是,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有千百万种,其生命形态也是如此,这些似乎都已经不能够用某一个标准来划分优劣与高下了,但是一切价值的重新评判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它——人类的最终美好理想始终都不会脱离一种永恒理性下的最大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有序化的存在状态,它会始终要求人们在更大程度地拥有了外部世界的时候,更要牢牢地抓住自我之内心,所有的文明步伐都不能够不倾听心灵的真实呼声。 更何况当人们所有的心思都被外界的光彩所吸引,就容易发生一种危险——忽视内心世界的现代化构建,这种情况就是内与外、精神与物质、心灵与技巧


等发展呈现出一种不平衡,以现代哲学文学中的荒原现象其实就是一种上述情况的极度不平衡,这是一种单向不平衡,那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外壳里,无数的仿佛是沙漠、荒原一般的心灵在苦苦挣扎着。当然危险的情况也并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或明或暗的变数。 就在这种形势下,道家的坐忘的超越方式就无疑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关怀,它不仅仅在形而下的层面如养生等领域散发光彩,而且在形而上的层面上也有夺目的动人光芒。 当然我们也得说明的是,“坐忘”只是一种历史理论,在人类的身心成长与社会变革进程中,其作用也是历史性的、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首先得说明的是,也最容易发生的情况是,借其名而违反生命的本意与初衷,即当生命面临危机时,不仅不去发奋图强,而构筑一个醉酒者的梦幻,并躲在里面麻木地虚度时光,这不是“坐忘”的成就,也不是真正的“坐忘”其次,“坐忘”的极强内倾性应该在一定的领域(如艺术哲学玄思等)发挥巨大的作用;再者,“坐忘”理论需要新的发展,在宋明理学时期,特别是王阳明,他已经把静坐修道作为一种应付现实世界的手段了,而不再追求禅定等宗教性的境界了。 坐忘 本是庄哲学用语。《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法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的出世思想和精神状态。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当围棋的棋艺、棋理发展到一定水平也会达到这种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南朝围棋国手褚思庄研究棋的别墅就名为“坐忘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51463a87c24028915fc3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