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022-12-26 09:0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极大的要求,在当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达”就能够了。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

等。 1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实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句中的字词就能够了。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能够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因为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3.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4.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能够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对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能够不译。 5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能够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很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能够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法可总结6个字:释、留、去、替、补、调。 1.释: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这种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单音节词占多数。所以,考生在实行翻译的时候,应尽量把原文中的单音词翻译成能够解释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当然,因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用法多样的虚词的存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还必须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判断。 2.留: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能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3.去:文言文中常有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增强语气的词、表句中停顿的词、表恭敬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即使它们在原文中必不可少,但这些词语在翻译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对应的词义能够来表示,所以必须删去。 4.替: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是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有的名称说法已经不同等。所以,翻译时,应该用现代汉语替换的地方必须替换,千万不能以今义当古义。 5.补:文言文中往往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才能够完整、通顺、明确。 6.调:因为语言的演变,有的文言句型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这就是特殊句式,其中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对于这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调整。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实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5871a8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