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评介

2022-12-09 22:2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评介》,欢迎阅读!
江村,评介,中国,农民,经济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评介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以长江三角洲边上一个小村庄——开玄弓村为个案,从家庭关系、农业生产、经济贸易等方面重点探讨了该村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并试图勾勒出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变迁的真正过程。书作为一部较为深刻描写中国农村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专著,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区域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标签:《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生活

一、引言

上世9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区域转向,社会史研究不再局限于與国族史边界相同的空间范围,华北、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地理单位成为研究者择取的空间单位,不少研究在空间选取上出现越来越小的趋势。[1]域选择的缩小,使研究者更专注于某一问题的研究,因此,作为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广大历史学者号召把历史内容还给历史”[2]口号的提出,区域史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学界的研究视角也逐渐转移到下层民众的生活。在整个学界注重区域史研究的氛围下,产生了一批厚重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如以华南学派为代表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以科大卫、陈春生、郑振满、刘志伟等为代表,包括陈春声与郑振满合写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郑振满的《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刘志伟的《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户籍赋税制度的研究》及其与陈春声合编的《经营文化:中国社会单元的管理与运作》,赵世瑜的《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日常与狂欢: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等等。从研究内容来看,学界的关注较多的是下层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动态、社会习俗和民间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社会学的开山之作——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下文简称《江村经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月第1版)是研究区域社会的专著。全书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以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为对象,就该地区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结构作了详细的考察和细致的分析。



二、主要研究议题

《江村经济》共有十六个章节。首先,作者在第一章引言部分交待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开玄弓村,并交待了该村的地理状况、经济背景、村庄居民及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作者所选择的调查地点叫开弦弓村,坐落于太湖东南岸,位于长江下游,在上海以西约八十英里的地方,其地理区域属于长江三角洲。里的人们是以农业为主的,这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用于种植水稻。人们还




种植麦子、油菜籽及各种蔬菜,江河里还有鱼、虾、蟹及各种水生物,也都是当地的粮食。此外,桑树还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靠它来发展蚕丝业。研究范围——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并指出,本书旨在说明一定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时作者说明了采取这种小范围调查的用意,是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宏观研究的一种必要的补充。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立意非常合理,可以使读者立足于实际的地点,把问题意识代入实际的问题中,加强读者对问题的理解与探讨。



全书的主体部分为第二章到十六章,探讨了该村庄的经济发展问题与社会生活的结构。作者在书中的前六章,主要论述了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作者从选择开玄弓村的理由开始,对开玄弓村的地理状况及经济背景作了详细介绍。其次,作者从家庭关系、亲属关系、财产关系及村庄的邻里关系开始,对该村的居民生活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从第七章到第十六主要是探讨开弦弓村人的经济生活。作者从生活中最基本的消费开始,从住房、运输、衣着、营养、娱乐、礼仪开支等方面对该村居民的正常生活运作进行估算。其次,作者对该村居民的职业,包括农业、专门职业、蚕丝业、渔业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探讨该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及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最后,从贸易和资金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民是如何在农业之外进行商业运作。作者通过上述的探讨,试图勾勒出中国农村经济生活的变迁过程。



三、历史研究的一些方法

通读全书,笔者认为该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角独特,以小见大。本书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地方是作者从一个小型的地区着手,以小见大。通过研究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开弦弓村农民的生活、消费、生产、分配以及交易,来探讨中国基层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从而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基本情况。从这一点上来说,个人觉得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巧妙,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出于实际的考虑,作者把自己的调查限制在一个小的社会单位内来进行。一方面,调查者必须容易接近被调查者以便能够亲自进行密切的观察。另一方面,被研究的社会单位也不宜太大或太小,它应能提供人们社会生活的较完整的切片。村庄是一个由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组成的群体,具有特定的名称,而且是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事实上的社会单位。因此,把村庄作为一个研究单位最为合适。



2、研究方法新颖。作者一改传统的搜集书本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将自己置身于实地,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搜集第一手资料。这将社会史研究的田野调查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做学问的方法,就是要深入实地,尽可能的回归历史现场,尽可能的获得第一手资料,简而言之就是要进行田野调查。此外,作者在界定调查区域的时候,很好的运用了微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给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3、资料详实可靠,考证精良。作者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写成这本书。这使得本书得出的结论十分可




靠。此外,作者在1936年第一次访问开弦弓村之后,又分别在1957年和1980年再次访问码了开弦弓村,并且把这后两次与第一次进行了对比。这就说明了,研究结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在历史的发展之中寻找问题和寻找发现。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已有结论反复验证,精于考证。



总而言之,《江村经济》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也是作者长期学术积累的成果,对读者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脉胳以及社会史区域研究具有相当的启发。中所采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该书是社会史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一部著作。



参考文献

[1]薛建文:也谈社会史研究的碎片化”[N].光明日报,201212.

[2]本刊评论员.把历史内容还给历史[J].历史研究,1987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7c351f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