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2022-12-22 04: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文《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课文,折叠,反思,展开,教学

课文《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

课文《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范文

《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是苏科版第七册上的几何部分的内容,这是在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接触几何知识,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挥讨论等方法,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展开图的关系。

2能正确判断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

3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将几何体展开成展开图,利用模型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重点。 不用模型,展开想象,由展开图怎样叠成几何体。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的判断是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展开与折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本节课进行了大量的实物操作演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通过对比正方体与长方体、圆柱与圆锥、棱柱与棱锥等相似几何体的比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1




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确定,昭示了本节课的根本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说理。教学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数学活动,层层深入。 如在展开正方体时,分三步进行:

一、随便剪,让学生充分操作,积累活动经验,然后再思考你剪了几条棱,经历了“先做后想”;

二、指定展开图,让学生剪出来。这是让学生在操作之前先想想该怎么剪,让后再操作。经历了“先想后做”;

三、再让学生剪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这就要求学生经历“先想后做”与“做了再想”的过程。

课后,杭秉全老师以及数学组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定了我的努力,但也提出许多让我受益匪浅的建议。如: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的作用怎么体现;实物的操作固然有利于帮助学生思考,但操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多设计一些展开与折叠的动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教材的钻研要深入,对于教法的理解要到位,对于学生的了解要加强。总之,这节课的准备前后使我收获了很多,我会继续努力。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9413e3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