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3-05-02 06:38: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欢迎阅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面对着课堂的“美丽”和“热闹”,面对老师的坦白和执着,我们不禁要审视地理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其价值和意义何在?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何在?学习了本专题,顿有“豁然开朗”之感觉。下面就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激活我们的地理课堂,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捕捉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预期并最终实现的教学质量标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教学目标最终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向,也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益。因此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捕捉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根本。课程目标分列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是共同存在于生活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的关系。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师再创造、再设计的自主权,因此,教师要加强目标意识,了解课标,建立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备课时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生活经验,预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效果显著,其根本是目标定位准确,将教材预设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分解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若干小目标,只有切口小一点,才会效果好一点。这正是教师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与行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最好的适合于生活经验和和社会经验的地理素养,同时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变化的世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一个理智的角色。这是教师多少语言也换不来的。

(二)以学生生活为起点,筛选课程资源。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学生才能够体验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素材,才能激活我们的地理课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关注和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等形式呈现。这些来自生活的资源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原来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展示生活场景,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它呈现的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图景”,即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能够发挥价值教化作用的和引导学生创造与发展美好生活的生活“图景”这些课程资源无不在启发学生思考:他们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工作,才获得成功。

这样的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体现出时效性、生活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可接受性,促进学生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把学生零散的地理体验上升到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三)以教学活动为途径,优化课程资源。

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一点“我要学生怎么做”,多一点“我能帮助他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成长”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不实践怎能更好的接受?教学活动作为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空间,遵循针对性、趣味性的原则,以课堂实效为标准,优化教学活动。


1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举例:“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活动越是感兴趣,热情就越高,活动感知就越有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对教学活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根据学生好新奇、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整合、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如开展游戏活动、制作活动、实践活动、表演活动等,使我们的地理课堂变得快乐而有效。

2、采用开放有效的组织形式

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中出现了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辩论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小组合作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是,教学组织形式是为课堂教学实效服务的,应与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相适应。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课堂实效为准绳。

同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活动内容不同,所产生的实效截然不同,表面上看内容丰富,热热闹闹,而忽视活动的根本目的,忽视了个体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探究的过程,最后学生的合作过程变成了单兵作战,活动后的感受是苍白单一的,活动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当我们的脑海中闪现出有趣活动的构思时,教师不妨多问自己一下:这个活动有必要吗?我们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仅仅是为了课堂的热闹吗,它的效益何在?从合作开始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之间各自敞开心扉,接纳对方,相互倾听、相互包容,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感受合作的意义和形式,不断修正对合作的理解,学生在这种融合中进行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这个新的意义世界既不是教材所呈现世界的翻版,又不是原本自己的主观世界,而是他自己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意义世界”。

(四)以教学流程为切入点,生成课程资源。

动态的,才是美丽的。因此,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留白,多一些灵动;多一些生成,多一份精彩!教学流程就是将教学设计内容以最优化的原则进行“组装”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同样的马,由于调整了出场顺序,结果却反败为胜。同样,在课程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学生对三维目标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由于对于课程资源利用的流程不同,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如何充分利用好开发的资源,关键是要挖掘资源的内涵,根据教学目标重组教学流程,把握时机,促进动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这些生成的课程资源丰富我们的课堂,使地理课堂成为具有生命的动态课堂。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知、情、意、行也在不断转化、不断发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体验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可谓“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五)以现代媒体为手段,激活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地理资源丰富多彩,地理现象千变万化,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1b1d4ccf84b9d528ea7a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