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2022-05-23 19:29: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欢迎阅读!
端正,态度,数学,如何,学习

浅谈如何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背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深入人心。广大农民一方面为了子女高额的学习费用而奔波、劳累,另一方面又为子女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后悔。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农村出现了对待学习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家境富裕的家庭,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就读;另一种就是让孩子就近入学,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一、学习态度的涵义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所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还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特点。也就是说,在态度形成之后,一定时间内,对一定的对象表现出前后一致的比较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因而成为习惯性的反应。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力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学科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内容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份构成。认识成份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它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份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作出某种反应。一般说来,学习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分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通过访谈、发问卷、分析学生的考卷、与学生家长座谈等方式,对班级学生中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他们存在很多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

①学习的动机不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将来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想办法解决,这种学习是主动学习,能动性非常大,学习效率也非常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同,他们中有的是迫于家长、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上学,有的是现在年龄小还不能干活而上学,只好在学校“关关水”,有的是为了学一点基础知识将来好混碗饭吃,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浮浅,学习是被动的、被逼的,其学习则是应付式的,其学习效率也是可想而知的。

②家庭对学习重视程度的不同。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同的家庭,其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则完全不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家庭,其子女学习自觉,刻苦认真,上进心强;不负责任,自由散漫的家长,培养的孩子也是做事随随便便,马虎了事。

③文化背景不同。大多数热爱学习、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来自重视文化知识的修养、求知欲高的家庭。这类学生的父母,大多是中高等学历水平。相反,大多数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父母学历很低,轻视文化科学知识的价值,认为孩子学得好不好那是他个人的事,与家庭的教育和帮助没有太大的关系,更有家长认为“龙生龙,凤生凤,农民生的孩子只会种地”

④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除了受其家庭影响外,更多的是受到教师的影响。老师既是教育者,又肩负着学生行为习惯表率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往往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是什么,别人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因而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⑤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不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教学,


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激发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端正学习态度。反之,教学能力低的教师,由于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出现厌学,自暴自弃等行为。 三、具体做法

1、与家长达成共识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带双班数学和班主任的优势,在学校举行的家长会上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讨论,就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达成如下共识: ①家长在家中不当孩子的面,谈论有关对孩子学习不利的话题;尽量不在家中开展娱乐活动,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家庭发生矛盾时,不当孩子的面进行争吵,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等。

②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加,对待事物的变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他们的认识比较幼稚、肤浅,但家长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采取恰当的方法与他们交流。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态度粗暴,简单行事,造成孩子跟你无话可说。

③不要采取过分偏激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胡乱批评一通,不应该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走上极端。

④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过,这时家长应该关心孩子,千万不要挖苦、讽刺,帮助分析失利的原因,如果是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则应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必要时请求老师的帮忙。

⑤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孩子是天真烂漫的,有着充沛的精力,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应当明确拒绝。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1)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把一些比较难的计算题或应用题进行分析、讲评,提炼成一种简洁的计算方法,告诉学生只要你注意认真听讲,跟上老师的节奏,保证你也会学得很好。

2)关注每个学生。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抓优等学生的学习,更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大多数,甚至后进的学生的身上。使那些长期得不到老师关注的学生,得到受重视,提升自尊,让他们接受你,喜欢你的教学。 3)设置“小灶”,有的教学。我班学生史金荣,父母双方在外地打工,长年不回家,把他交给年迈的奶奶照看,由于没人管理,成天跟村里的孩子玩耍,养成了怕学习的习惯,一做作业就喊“头痛”。我没有厌弃他,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帮助他从最基础计算题做起,逐步加深难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近几次的数学测验成绩稳定在85分以上,作业也能独立按时完成,我感到很欣慰。

4)讲究策略、持之以恒。我班学生杨文益,在一次检查数学家庭作业的时候,发现12道计算题,没有一个是正确的,究其原因是边看电视,边做作业。通过家访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家长也感到很无奈。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谈话,你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个问题的对错自己心里明白,相信你应该自己能够解决,解决得好,父母满意,我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解决得不好,继续犯错,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请你向全校同学介绍经验。这件事后,我经常与家长电话联系,反映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他的学习成绩也由中等转化成优秀。 3、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光靠说教是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下功夫,用自己的数学素养、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在知识面前,


只有真理,没有权威,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实事求的科学精神和认真学习数学的态度。在教学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安排了一组“玩数学的练习,用一根绳子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10米的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画圆,然后我让学生先说说是怎样画圆的,你又能根据画出的圆求出些什么?这一轮练习完成后,我又让帮忙学生设计出两条圆形跑道,让男、女生分开跑,根据画出的图形又能求些什么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学生平时很少见,感到很新鲜,兴趣高涨,课堂表现异常活跃,口头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知识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总之,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做得一项工作,学生只有态度端正,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bc45c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