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探究:中国与美国利率性质的不同

2022-07-15 16:4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利率的探究:中国与美国利率性质的不同》,欢迎阅读!
利率,美国,探究,中国,性质

利率的探究:中国与美国利率性质的不同

经济学对利率的定义是这样的:利息是货币的时间成本,利息是借用他人货币一定时间的价格,利息是借用他人货币的对借出者的机会补偿和风险补偿。接下来,我会通过对利率在不同社会状况下性质的讨论引出对利率不同的定义。

一个具有盈利前景的投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看到,而看到该机会的人不一定具有相关的技能,既看到又有技能的人却还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去真实的实现投资,于是借贷和股权投资成为选择,股权投资暂且不论,对于既有正在运营中的公司而言,其在生产经营中需要的现金流可能出现临时的短缺,这种短缺都用股权投资来补足显然并不经济,因此银行借贷或者公司债券发行成为更有效率也更容易被股东接受的选择。

在完全的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中,利息正常情况下不应该高于投资利润,否则投资没有意义,但由于投资的风险性和投资机会获取的竞争性,利息又不应该过分低。但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通货膨胀的必然性,利率又存在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差别。公式为: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因此,从分配经济学的观点,利息是借贷双方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利率高对贷出方有利,而利率低对借出方有利。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引入,利息这种分配工具事实上作用到了全体居民。

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一个困境是,越是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发达经济社会,投资机会相对越减少,投资利润率越降低。同时由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而自然波动性,资本市场的投机因素放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为了减少经济下降阶段人们的痛苦,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被引入。利率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

在美国,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不直接决定市场利率,而是由市场直接决定。而在中国,则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了利率的上下限。在利率作为市场利率时,利率对国民收入/财富的分配作用主要由市场决定。而在政府决定利率的情况下,利率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工具的同时就作为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的一种手段。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场的法则下,也应受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当市场货币供不应求时,利率提高,当市场货币供过于求时,利率走低。这是一个正常市场对货币规律的基本定义。一般地在政府不加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国民经济GDP高速增长时期,公司经营利润比较高,投资机会多,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大,则[真实]利率也应该相应比较高,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可以反映出经济的基本面,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手段。但是,实际经济却不是如此简明,在信用货币时代,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是GDP高速增长时期,实际通货膨胀率[未必表现为CPI]可能越高,而政府愿意看到经济高速增长,又可能人为压低利率。造成经济高速增长,而实际利率却可能反而为负值的情况出现。再者,对于大额贸易顺差的大国经济,汇率一般没有市场化,则存在大量的外汇占款问题。超量发行的本币[国内没有相应资产或者货物与之对应]对利率市场形成干扰,本应由于经济向好而上升的利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反而低走。而在资产泡沫破灭时期,GDP增幅下滑,投资收益降低,本来利率应随之走低,但由于市场信心丧失,并不是人们手中没有钱,还是有钱却不敢出借,导致市场实际利率反而高起。

对应于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若干阶段。

阶段一;经济高速增长[多高的GDP增长率是为经济高速增长,对于不同的国家和经济发展阶段可能不同]CPI[实际通货膨胀不一定低]----政府很满意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行低利率政策----资产价格上涨[造成实际通货膨胀],投资更旺。此阶段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公司热衷于实业投资,而居民也可能热衷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金融投资;

阶段二;经济仍然高速增长,但CPI开始迅速升高[这是由于资产如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加大[相应需要工资提高以补偿之]和财富效应产生的消费需求旺


盛造成]----政府迫于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和CPI上升对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大而逐步提高利率----资产价格可能逐步见顶。此阶段实际利率可能仍然为负。

阶段三;经济增长速度见顶,而资产价格开始[可能是急速]下滑。此时CPI仍处在高位。----政府迫于CPI又无法降低名义利率----资产泡沫破灭,经济进入最痛苦的滞涨时期----此时进入现金为王时代,企业在资产泡沫破灭的痛苦中[由于前期的过量投资]大量缺少现金,而由于市场现金丧失,银行由于风险担心而惜贷,即便法定利率并不高,而市场实际利率高起。此阶段的现金持有人获得捡便宜资产的机会,民间高利贷盛行也是现金获利的渠道,当然此阶段的银行存款者仍然受损。

阶段四;经济增长速度低[也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负增长],而资产价格在地部运行,此CPI也已降下来。----政府降低利率----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为下一个经济[相对]高速增长阶段储备力量----此阶段名义利率不高,但可能却是正利率。而政府刺激经济发展的宽货币,低利率政策可能为下一个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在准备条件。

因此,在一个充满金融投机和政府干预[利率政策+通货膨胀]的真实市场中,真实利率并不能及时反映经济的利润收益情况。虽然民众寄希望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来烫平经济周期,但由于政府本身也有其短视和自立面,即经济高速增长为政府和全体居民所乐见,经济破灭和由其带来的民生的调控往往正是由于政府不恰当的经济政策[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低利率]造成的。进一步,不适当的低利率+通货膨胀,使得民众对货币的储存价值产生很大的怀疑,这一怀疑反过来放大的民众在资本市场的投机,使得经济的波动更大。

总而言之,本文解释了政府决定利率与市场决定利率的不同,指出了不同经济体制下利率会给经济带来的不同结果,笔者认为,中国在新时代经济转型时期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减少贸易顺差以达到贸易平衡,这样才是克服一系列经济增长弊病的首要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1121ef4afe04a1b071de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