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

2023-02-03 12:21: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国际投资,全球化,背景,趋势,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际投资也成为国与国之间经

济活动和联系的主要内容,对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20世纪末及21纪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国际投资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投资自由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大大提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加快。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其自身已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并互为依存。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过程,我们只能顺应而不能拒之门外。

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其中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占国际投资的主要地位且发展最为迅速。而跨国公司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通过灵活而多样的直接投资方式不仅在国际投资运行过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而又其影响力正日益渗入到世界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

1 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中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吸引国际投资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消除国际投资的投资壁垒。相应地,各国跨国公司在其全球化战略指导下,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也纷纷加大向国外的投资。直接导致了跨国公司在数量、规模和对外投资总额上的大发展。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数量为1万多家,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10万多家; 90年代初,世界跨国公司的母公司约有3.7万家,它们在国外控制的子公司约有17万家; 1996年全球约有4.45万家跨国公司,其海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达27.6万家;到2000年,跨国公司数量为6万家,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增至82万多家。 国际组织估计的这一数字,仅包括在国外企业拥有50%以上股权的公司,而未包括各种非股权联系的资产控制公司和那些通过缔结战略联盟联系在一起的公司。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也在急剧增加。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从1990年的2090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8650亿美元,即增长3 1倍。其中,19911995年平均增长率为20%19961999年为31 9%. 20世纪9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中,有80%以上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到了9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甚至高达90%

2 跨国企业并购是导致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是发达国家间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跨国公司规模的扩大与80年代初开始的数次全球性并购浪潮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跨国公司将收购兼并作为向新产业、新市场迈进的最便捷的一种方式。

跨国并购显现出这样的明显趋势:并购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与欧盟之间。据统计,19871993年,在发达国家企业间的相互投资中(包括所在国外资企业对本国企业的投资),企业的并购总额平均占总投资额的66%.1998年美国和英国仍是最大的卖家和买家,两国总共占全国跨国并购总值的一半左右。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并购浪潮中,外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金额就已占其对美国企业投资的80%以上,这一比重在90年代又有进一步上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1994年这一比重高达91.2% 大大高于创建企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同时,跨国并购所涉及的资金量也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巨资并购的案例。比如年在美国金融界的合并浪潮中,1998年,银行业巨头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涉及价值7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国民银行公司和美洲银行公司宣布合并组成全美最大的商业银行,资产总计5700亿美元等等。这些巨额交易占


跨国并购总额的60%以上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规模和方向。

越来越普遍的跨国并购提高了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绩效,产生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在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面对全球化和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各国为政府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而逐步解除产业管制,进而在市场开放和投资壁垒降低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更好地充分利用世界市场的不同生产要素和全球市场巨大的容量,竞相扩大公司规模和进行多元化投资。同时,追求财务、管理、经营的协同效应以及规模经济也推动公司去追求更大的规模。跨国并购无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捷径,并且大大降低了研究、开发、管理成本。

3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呈现出以“大三角”为特征的三足鼎立投资格局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和欧共体成员国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打破了战后美国跨国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日本、美国和欧共体成员国“大三角”国家的三足鼎立之态势。进入新世纪,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依然以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为主,并形成了十分明显的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圈、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圈和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圈,三大圈内部及其相互间的直接投资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 “大三角”内部的国际直接投资比重较大。在欧洲圈中,1992年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量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72%.1995年以后由于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新成员国和原成员国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期,这期间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相互投资比例有所下降,但到了1999年,成员国间的相互投资达到了3180亿欧元,2000年又增加到4360亿欧元,占欧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60%以上; 在北美圈中,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间的直接投资异常活跃,1993年加拿大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总额中有2/3来自美国,1996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有9.4%是投向加拿大的;在亚洲圈中,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成为该地区吸收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1992年,东南亚联盟国家吸收外来FDI的总量中25%来自本地区内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19931994年这一比率增加到40%. 而在亚洲国家的FDI总流量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日本、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几个国家。

其次,“大三角”之间的相互投资也十分活跃。从绝对美元数额看,作为最大的FDI受国,美国的FDI主要来自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的投资。英国、法国吸引外国投资也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1996年美国吸收外来直接投资846亿美元,其中2/3来自欧盟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中43%流向了欧盟各国;日本的对外投资大都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于经济衰退,近年来相对有所减少,由1990年的70亿美元跌至1996年的20亿美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料统计,在1998-2000年间,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极所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75%和流出总量的85%

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投资关系逐渐具有互补趋势

国际投资发展的现实表明,国际直接投资一直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并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决定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根据2000年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始终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流入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例最低为57.1%1994年),最高比例达83.1%1990年)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70%以上;与此同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且有时增幅很大,但从其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来看,最高年份1994年也仅为40.5%,不足一半,进入9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21世纪之初,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而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却呈现出回升的趋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虽然主导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但显然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直接投资舞台上的一股新兴力量,双方日益形成一个紧密的互补型投资关系,并且这种强弱并存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4576174431b90d6c85c7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