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时代下的银行发展之路

2022-07-20 08:4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融科技时代下的银行发展之路》,欢迎阅读!
之路,银行,金融,时代,发展

信息科技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启示



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经过几年的炒作进入落幕期,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金融行业提出了另外一个更具信息时代性的科技金融”概念。如果深入分析两个概念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从中演化出各种信息技术为金融服务提供支持。

但从两个概念的发起者可以发现,国内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巨头科技企业为主导,依赖电商、社交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等优势做金融服务,属于非金融行业利用信息技术介入金融领域,在业内被视为金融创新。而美国“科技金融”概念则是传统金融机构提出的,其核心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金融提供支持,的金融业务本质不变,将信息科技作为一种提高金融服务的手段,并没有将其定义为金融创新。由于“科技金融”进入国内时间并不长,要讨论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或许从在国内发展多年的“互联网金融”分析更为合适。

.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国内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出现,正处于开始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经营业绩下降时期,加上互联网巨头大佬、媒体和社会公众人物的煽动,导致不明所以的普通社会群体跟风式的追捧,成就了互联网金融在国内风靡一时。加上互联网融宣传是以“普惠金融”“民主金融”为宗旨,其发售的投资产品收益也明显高于银行机构利息,融资效率高和获取资金也比银行容易,因此给了广大普通群体较大期望。正是在这种效应的带动下,许多储蓄客户从银行搬家到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理财,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

对于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快速成长发展,不仅给了正处于发展瓶颈期恐慌,也被银行业内有些人士认为带来了转型的出路。因此,各家银行开始策互联网金融转型,基层客户服务到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领域,再到跨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支持平台等加大投入。据统计,已有25家以上的银行涉足P2P平台资管业务,银行系P2P平台也达到17家,包括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建设了支付平台、类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而有着银行电商之称的直销银行也有60以上。可以说,传统银行机构为互联网金融转型在业务和渠道投入加速,许多银


行为加快互联网金融布局,信息科技投入超过当年利润的5%,甚至高达10%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银行业对业务转型和信息科技的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纵观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几年来的投入看,无论从业务还是科技方面来看,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首先从业务产品方面来看,开通直销银行的母行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本来直销银行是银行实体网点的有效补充,尤其对于中小型银行,但目前大部分直销银行不仅没有做到实体网点补充,反而将母行本来的大量活期储蓄吸引走。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银行业务能力低下,不能敏捷的扑捉客户需求,没有设计出吸引客户的金融产品,导致直销银行对客户吸引不足;2)银行信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尤其是小型银行,即使业务能够设计出吸引客户的产品,信息科技部门承担不了开发工作,需求助于外包企业,一些本来较好的线上金融产品,由于推出时效延误,从而导致推广失败。而其他如电商、社交、P2P系统平台,由于银行在互联网用户管理与运营有着天然的差距,更加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就17家银行系P2P平台,有9家停止发标运营很好地反应这种情况。

其次从信息科技方面来看,除中大型银行之外,银行下属信息科技部门不足以承担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技术支持,这不仅是限于银行的财力,更限于银行的科技人才。由于大部分银行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多年来长期处于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隔离区,只是做银行常用的信息系统运维和普通IT维护工作,基本不了解外界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更谈不上对银行整体发展做出科学IT架构。由于长期工作环境的限制,许多银行将科技人才定义为能够做普通二次开发为条件,并不能从长远来看银行信息科技发展,打造可以自己研发的信科技团队,这种方式并没有改变银行信息科技应用受限于外包企业转台,而且随着这种问题的堆积以及人才界定的范围,将来必将成为银行一大劣势。

最后从信息科技平台投入运行来看,许多银行由于看到互联网金融出现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热捧,让自己陷入恐慌而乱了方寸。认为必须快速发展互联网台,并没有思考投入之后,会给银行带来什么影响,只要有新平台出现,就赶快投入,不能落后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没有从国家宏观环境和自身经营条件看问题,入社会普通人群跟风般追捧社会热点,社会热点的炒作会有一个从高点到地点的过程,一旦从高潮落入低谷,这个热点


就被视为过期,不可能会再次被人炒起来。

就当前互联网金融来看,经过多年的热捧炒作,风险和问题开始慢慢的暴露出来。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几百家P2P平台倒闭跑路,各种理财、投资平台收益率下降、众筹平台涉嫌诈骗等,到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坏账、丑闻不断曝光的情况下,广大群体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不再,且与开始期望落差较大,互联网金融开始滑向低谷。但这种情况下,银行系由于信息灵敏都较低,还在大力投入互联网金融建设,其后期风险不可谓不大,或许很多银行将为这种后知后觉的互联网信息付出较大的代价。

. 给城商行带来的启示

互联网金融热点刚刚冷静下来,以美国银行也发起的“金融科技开始取代将成为行业热点,而从刚刚经历过得互联网金融高潮中,给城商行对待“金融科技”概念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正确认识和判断自己,防止盲目跟风。城商行作为区域性小银行,在业界有新的概念和信息动态时,首先是观察热点源头和发展趋势,要正确认识自身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的决策,而不是自己先乱了方寸做出跟风式的决定。多研究一下自己所处的金融小环境、产业大环境、核心客户和资产负债报表,从中发现未来的业务方向、属于自己的核心客户和未来可能的资产敞口暴露,比追这社会人点跑更加有使用价值。

启示二:以不变应万变,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所谓的创新决策都可能在未来成为风险点。但有一点是万古不变的,就是加强IT基础建设(如网络、硬件、服务器、数据中心和核心业务系统),有了良好基础建设,不管是未来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客户服务方式群体改变,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的到需求相应并快速适应。

启示三:加强信息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在核心业务系统研发逐步摆脱外包企业的限制。建设强大的研发团队,并不是简单的二次代码开发,而是要培养科技团队的分析、设计能力,甚至能有一两个有架构能力的人才作为团队支撑。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够超前扑捉信息科技发展热点,为银行IT建设作出长远的架构规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7c847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