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成语典故

2022-11-27 07:1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辕北辙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
南辕北辙,典故,成语

南辕北辙的成语典故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注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出处】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背道而驰 【相反词】有的放矢

1. 虽然这件事情在雷系中不是不能,而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去做,这样相当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而已。

2. 接下来是六合式,六合式有一些繁琐,而且运气方向有相当一部分和八荒式完全相,两个口诀简直是南辕北辙,但是王云还是毫不怀疑的记下来了。

3. 这可如何是好,也不知道偏什么样了,要是只是稍微偏了些,大体方向没错的话还可以接受,怕就怕弄了个南辕北辙那可就冤死了。


4. 姐姐南宫静儿的性格和妹妹是南辕北辙,一张呆呆萌萌的脸上总是挂满了寒霜,人不敢轻易接近。

5. 更何况,就算岳隆天是太极高手了,那就不可能会通背拳,通背拳是属于外家拳,太极拳是属于内家拳,两个拳法的套路根本是南辕北辙。

6.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更奇怪的是她坐的线路和张大同家完全就是南辕北辙。 7. 一些学校在争抢中使出阻、堵、瞒、骗的阴招损招,甚至亮出恶汉打架、泼妇骂街的“本领”,则与高等学府应有品质南辕北辙。

8. 比起国内大学普遍的宽进严出,松散随意,国外的学习生活更加严格而有纪律,和我想象中南辕北辙。

9. 但是中央似乎南辕北辙,非但没有重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腐蚀化,反而花费巨资维,消除不利影响。

10. 若此前的小矛盾都还可以调和的话,自此之后,她与她,将彻底南辕北辙。 11. 领妹妹从车内探出半个脑袋,四处打量着地形,她不明白为何大黑却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12. 但却去了南瞻部洲,岂不是和杨小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不过这也是她的劫数,然不能自知,倒也只能顺从天意了。

13. 这本从东方就像三千纪的主角一样,文老大的洗练与徙老大的繁复,他们的风格——南辕北辙,强行融和就出现血崩。

14. 凡事若无一鼓作气,便会有各种的旁逸斜出,甚至是南辕北辙。

15. 就这样,两人南辕北辙的想法竟然时空错乱了对撞在了一起,找到了“共通点”。 16. 听上去豪气云干,虽算得肺腑之言,可其中意味着实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17. 虽然这里距离他要去的方向,是南辕北辙,但是脚实实在在的是踏在家乡的土壤上,他心里十分的激动。

18. 若不然,修行火属性法门的反去寻一水汽丰沛之处修行,自然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了。

19. 而星辰聚元时人们自然也会将这种常识延长到这,一直都走反路,这不是南辕北辙,成功从何说起啊!叶奕不禁叹一口气。

20. 同志们大多根本没有思想准备,直到此刻商讨国体问题时,才觉思想并不统一,至可说南辕北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8da216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