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

2023-01-07 15:2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欢迎阅读!
马克思,本体论,以人为本,思想,社会



论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

【摘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引起广大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诠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流派。其中以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最为合理,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合理归结。



【关键词】本体论;以人为本;马克思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有无之辩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这个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是争论不休的。他们发表着各自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有本体论,虽然马克思并没有以本体论的方式写下他的哲学全书,未曾在阐发其哲学立场上的意义上使用本体论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断定马克思没有社会本体论思想,相反,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对社会本体的思想的探讨无处不在。有的学者反对这种观点,他们否认马克思有本体论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自己的本体论,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变革,正在于对本体论所进行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有没有本体论呢?在我看来,是有的。本体论问题是任何一种哲学形态所必须具有的,其依据在于哲学的本性。然而,对世界的探究往往离不开人,世界是人的生存世界,是与人相关相统一的世界。无论是研究人还是研究世界,总要对其存在的一般性质加以判断,而这种对一般本质的判断就是本体问题。



二、马克思有什么样的本体论

(1)物质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即我们的思想观念,都是发展变化的。物质本体论的经典依据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有一个问题,即人们以恩格斯的语言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用恩格斯的观点来证明马克思哲学是物质本体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写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其后,斯大林将马克思哲学规定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研究社会生活,把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列宁、斯大林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以致于有很大部分马克思哲学研究者都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但是物质本体论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物质概念是有所指的,指不依




赖于人的客观实在,但就本体论自身而言,本体论范畴是不描述任何具体事物的,因为一但有具体所指,就不是最抽象的哲学范畴了。这与本体论的要求是想违背的。



(2)实践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是指从实践出发去看待和解释自然、人、观念、文化、国家等一切其他现象的这样一种本体论理解模式。主张实践唯物主义的人认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到: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主张实践本体论的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的文本当中可以找到依据,基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有些学者提出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从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从实践的维度出发,强调从人的感性活动方面来理解人类社会,显然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我们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理解为实践本体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实践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特征,但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和其他哲学背道而驰的,不是只强调实践而不谈人的哲学其次,们谈实践时,不能抽象地谈论无主体的实践,实践必须是人的实践。总之,应该从人出发来说明实践,如果只谈实践而不谈实践的主体一人,就是一种抽象的实践主义的观点。



三、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体系。即人是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基础,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有人的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历史有规律地运动的目的和归宿。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研究社会,把人作为社会历史的本体基础,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正确解读。只有把人作为社会本体的基础,才能把社会看成是人的社会,才能清楚地说明自然一人一社会的统一,才能给社会本体以合理地定位,才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终极关怀。



从人的角度出发来阐释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是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正确解读。我们认为,以人的存在来说明社会存在,把人当作社会存在的主体基础本质和目的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本体论思想。此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对于贯彻和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刘远传,社会本体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重庆:重庆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a2169acf84b9d529ea7a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