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2024-01-29 11:2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目的,优化,获得,效果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 【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

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 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第三部分、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f5d7f1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