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附学案)

2022-08-16 12:29: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附学案)》,欢迎阅读!
独立自主,教学设计,外交,和平

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

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

过程与方法 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

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4.史料展示: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图片展示:



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3.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4.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 提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三、课堂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考验,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今的中国已经走出了昨天的阴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两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漫画和材料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恩来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 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年, 在接见 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

3)倡导: 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印度总 、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把以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 ,成为处理 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1 年,在印度尼西亚 ,第一次没有 加的亚非会议。

2)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 二、合作探究

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形势思考:当时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三、练习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印度 C.苏联 D.蒙古 2.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4.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谈判和重庆谈判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6.万隆会议上出现了哪些不协调的声音 ?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参考答案:

一、1.独立自主的和平 2.11953 周恩来 印度代表团 2互不侵犯 等互利 和平共处 31954 尼赫鲁 基本原则 4)深远影响 国与国之间关系 3.11955 万隆 殖民主义国家 2)求同存异

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三、1.C 2.D 3.B 4.A

5.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533e0aa9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