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二首总结

2022-10-13 23: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4唐诗二首总结》,欢迎阅读!
二首,唐诗,总结

24 唐诗二首 一、作者简介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字音

怒号(háo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恶卧(è)丧乱(sānɡ) 广厦(sh 大庇(bì) 突兀(wù)辗(niǎn 车辙(zhé) 两骑(jì) 敕(chchì) 系(jì) 三、通假字





四、 文本探究

1、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这样描绘?

”“”“”“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队茅屋的破坏。这样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是境遇之惨蓄势。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你认为第一节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1)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个词把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的猛烈无情,也表现诗人受害之重。

2)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

3)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诗人到底在叹息什么?“自”如何理解?

1)叹自己:风吹屋破,群童抱茅,无处安身。叹他人:还有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叹国家:何时战乱平息? 2“自”显得很沉痛,但诗人的不幸只能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凉薄就意在言外了。

3、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

描写傍晚秋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渲染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凄凉悲愁的心境,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床头屋漏无干处做铺垫。 4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同时,“长夜沾湿何


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家都在风雨飘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作者的大声疾呼,



6、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五、品读鉴赏 1.

主要写了一位辛酸悲苦的卖炭老翁辛苦烧的一车碳,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的故



2.这首诗反应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表达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蛮横掠夺,和宫市这一弊政带给劳动人民的深重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对宫市制度的揭露与抨击。 3小驾炭车碾冰辙中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字表现了天气寒冷,路已结冰,同时写出了牛车的重量,突出卖炭翁的艰辛与勤劳。为下文“半匹红纱一丈绫”换一车炭形成对比,写出统治者掠夺的残酷。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5、写作特色

1 巧设诗眼,总领全诗。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2 陪衬和反衬,相得益彰。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 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



六、理解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崇高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 4《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中描写宫使气焰嚣张、直接掠夺的诗句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奔向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7df5a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