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八法

2022-09-04 06: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教学八法》,欢迎阅读!
八法,诗歌,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教学八法

作者:张刚平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7

诗歌即诗和歌的总称,文学的基本样式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掌握节奏,感情朗读

把握语气语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席勒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这说明诗歌十分讲究音乐,节奏感强。因此,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停顿恰当,分清句中的重音,熟读成诵,以品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例如:郑愁予的《雨说》这首诗,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期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传达出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二、介绍作者,引起共鸣

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例如:《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教学本诗,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 三、带入意境,引起共鸣

让学生充分感知诗歌中景物,”,景语情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而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例如: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情感体验,但诗中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分别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中年时、现在。这些意象是独特而新颖的,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思念。诗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读后灵魂也随之升华。 四、补充情节,扩展内容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例如:《静夜》的第二节:“天河何处?远远地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鲛人为何要对月流珠呢?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怀念亲人,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可填的内容有很多。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五、描绘形象,再塑想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b16e5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