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自然美文

2022-07-29 20:3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雪》自然美文》,欢迎阅读!
美文,自然

法.莫瓦特

法利.莫瓦特( 1921 ),加拿大作家。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和科普读物的写作。主要 作品有《鹿苑中的人》和《联队》等。

人类在幼年时期便已认识到有几种基本力量支配着这个世界。 希腊人生活在温暖的海洋 岸边,他们认为这些基本元素是火、 土、风和水。 最初,希腊人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与封闭, 他们对第五元素并无认识。

大约在公元前三三。 年,一个名叫皮西亚斯的爱漫游的数学家做了一次奇异的航行, 北行到冰岛并且进入了格陵兰海。 在这里他遇到了莹白、 凛冽却极为壮观的第五种元素。 回到温暖、 蔚蓝的地中海世界后, 费尽力气地向国人描绘他所见到的景象。 他们断定他是在 胡说八道, 因为尽管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 却怎么也设想不出这种偶尔薄薄覆盖在诸神所居 住的山顶上的白色粉末能有什么神奇的伟力。

他们未能认识雪的巨大力量, 不能完全怪他们。 我们这些希腊人的子孙在理解这一现象 上也存在着同样的困难。

我们脑子里的雪的图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那是蓝黑色的圣诞夜在雪橇铃声伴奏下逐渐进入的一个梦境。 那是我们有急事要赶路偏偏遇上车轮打滑空转这样的尴尬局面。 那是冬夜里一位女士睫毛上倏忽闪现的挑逗的微光。 那是郊区主妇把湿透的雪衣从淌鼻涕的小家伙身上剥下来时那无可奈何的笑容。 那是老人忆起童年打雪仗时迷蒙的眼睛里所泛现的欢乐的异彩。 那是一幅俗气的广告,劝你饮用太阳谷雪堆上的一瓶可口可乐。 那是树冠洁白的森林深处无比寂静时的那份高贵与典雅。 那是滑雪板飞驰时碾压出的轻脆碎裂声,也是摩托雪橇喷出的狺狺拌嘴声。 对我们来说雪就是这些, 当然还会有别的相关图景, 但它们都仅仅触及这个多面体、 花筒般复杂的物体最最表面的现象。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 雪是一只因自身分解而不断再生的不死鸟, 它也是银河星系里的一 种不消亡的存在。 在外层空间某处, 一团团无比巨大的雪结晶体与时间一起飘荡, 在我们的 世界形成前很久便已如此, 在地球消失后也不会有变化。 即便是最聪明的科学家和眼光最敏 锐的天文学家, 他们也不得不承认, 这些在无垠空间里闪光的结晶体与某个十二月夜晚从静 静的天空落到我们手心和脸上的东西,并无任何区别。

雪是在窗玻璃上短暂停留的一个薄片。 然而它也是太阳系的一个标识。 当宇航员仰眺火 星时,他们所见到的是一个单色的红红的球休一一它那两个端顶除外, 在那里发亮的覆盖物 朝半腰地带延伸过去。 正像羚羊在暗褐色草原上扭动它白色的臀部一样, 火星是用它的雪原 反照我们共有的太阳的强光,来向外部世界表明自己的存在的。

地球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当第一个星际航行员朝太空深处飞去时, 地球往后退缩, 我们海洋、 陆地的蓝绿色将逐 渐消失, 地球隐去前的最后信标将是我们的南北极这两个日光反射器。 雪在宇航员远望的 眼中将是最后见到的一个元素, 雪也将是外来的太空人最先可以瞥见的我们地球上的一个闪 光体一一如果这些人有可以看东西的眼睛的话。

雪是晶状微末, 在星际间简直渺不足道; 可是在地球上它却以另一种面貌出现, 它成了 至尊的提坦①。 在南方, 整个南极洲大陆处在它的绝对控制之下。 在北方, 它重甸甸地盘踞 在山岭峡谷间, 而格陵兰这样的次大陆级岛屿实际上完全由它覆盖, 因为冰川也无非是雪的 另一种形态。

冰川是降雪过程中造成的; 雪纤细柔软,几乎没有分量……可是它不断降落却始终没有 融化。年复一年,许多个世代,许多个世纪过去,雪还是不断降落。没有分量的东西这时候 有了重量。这波浪般起伏的白色弃置物似乎没有变化,可是在它寒冷的深处结晶体变形了; 它们的结构起了变化,结合得更紧密了,终于成为黝黑的、光度较小的冰。

在地球最近的地质纪里,有四次,雪这样不断地降落在美洲、欧洲与亚洲大陆的北部。 每一次,雪都使几乎半个世界的面貌起了变化。

有如复仇女神,一股股足足两英里厚的冰川

从中央高处朝外流淌,蹭擦地表,夺去上面的生命与泥土,在原始岩上留下深深的伤痕,简 直把地球的石质表皮削去好几百英尺。雪还在降落,轻轻地,

始终也不间断,不知多少万吨


的海水从大洋里消失,它们被封冻在冰川里;而海洋则从大陆岸边朝后退缩。

在人类认识的自然现象中, 没有哪一种在破坏力上能超过冰川。 最强烈的地震也无法与 之相比。海啸掀起的惊涛骇浪在它面前是小巫见大巫。 飓风更是不值一提, 喷吐烈焰的火山 爆发也显得黯然失色。

冰川是雪的宏观形态。 然而作为微观形态的雪却又是超凡绝俗的美的象征。 有两片雪花完全一模一样,

人们常说没

事实上的确如此,不管是多少年前落下的还是在遥远的将来会落

下的,世界上每一片雪花在结构与形态上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创造物。

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他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用在研究这种转瞬即逝的奇迹上。 一座奇特的房屋,装置有恒冻而不是恒温的设备。 雪的白天与黑夜,他就独自待在这冰冷的屋子里, 赶紧用放大的镜头把它们拍摄下来。 化身,是顶礼膜拜的对象。

我们当中,和他一样拥有这种近乎中世纪狂热的人不多。 仁,对这第五元素开始抱着一种自相矛盾的态度了。

事实上,现代人已变得麻木不

房子和屋顶上有一个敞开的口子。 用预先冻上的玻璃去承接落下的雪花,

他盖了 逢到下



对他来说,这变化无穷、永不重复的第五元素就是美的

虽然我们会以怀旧的心情. 忆起童年下

无法按自己的需要改变它。对

降落在纽约、蒙

雪时的往事,但我们开始越来越讨厌雪了。我们控制不了雪,

我们祖先的自然世界天空有益的雪能在我们建造的机械化世界里产生混乱。 特利尔、芝加哥的一场大雪能使城市陷于瘫痪。

在冻结的城市的周遭,它使我们的公路梗阻,

火车停驶,飞机停飞,电线、电话线断裂。即便是一场不太大的风雪也会带来巨大的不便一 一它引起车毁人亡,连殡仪馆老板也因为事情棘手而不想赚这笔钱。

没准我们还会变得更不喜欢雪呢。

老人常聊起旧时美好的冬天, 什么雪一直堆到屋檐那

么高啦,雪橇在齐树颠的雪上滑行啦,这可不完全是无稽之谈。一百年前这样的情况并不稀 奇。可是本世纪以来,我们的气候在或升或降的周期性变化中出现了一个变暖的趋势,

也可

以说是回升(从我们的观点看)。这说不定只是一个短期的变化,紧接着很可能是一个下降 的趋势。到那时,在这个结构脆弱的人工世界里,

雪吗?很可能听到这个词儿我们就会骂不绝口呢。

不过,那样的时刻来临时也还会有人活下来, 他们是真正的雪的儿女。

他们只是生活在北半球,因为南半球的雪区一一南极洲一一不适合人类生存,

除非配备

而且不为这温柔却又无情的降落物所困扰。 我们这些可怜虫又安在呢?我们还会喜欢

有不亚于宇航员那样的全套装备。雪的儿女环绕北极居住。他们是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 北美的阿萨巴斯卡族印第安人、格陵兰人、拉普人、奈西人、楚克奇人、雅库特人、由迦吉 尔人以及欧亚大陆和西伯利亚其他部族的人。

我们这些闭塞在自己的机械时代里的人沾沾自喜,满以为这些人不掌握我们高明的技 术,必定是挣扎在生存线上,面临严酷的生存斗争,不会知道何为“人类潜能” 信技术能带来健全的生活方式的人也许难以理解,

。僵死地相

我个人的经验可以证明,这一点对于许多

他们大抵

雪的儿女并不适用。在我们从自己的贪欲和妄自尊大出发去干涉他们的事情之前,

上生活得并不错。也就是说•他们活得心安理得,跟別人和平相处,与环境和谐协调,能舒 心地笑,可以尽情地爱,对普通衣食感到知足,从出生到死亡都怀着一种自尊自豪的心态。




那时候,雪是这些民族的盟友。雪是他们的保护神,是帮他们避开严寒的庇护所。爱斯 基摩人用雪块垒成整幢住房。

当点起简单的动物油脂灯时,

室内就有了宜人的温度, 尽管风

雪比木

在外面呼啸,水银柱降到零下五十多度。 严严实实的雪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御寒材料。

材更易于切割,也很容易修削成任何形状。雪搬起来很轻,如果用得恰当也很结实。一座内 径二十英尺高十英尺的雪屋两个人在两小时内就能盖成。

有特殊需要的爱斯基摩人常建造直

径五十英尺的雪屋,而且让好几座联结在一起,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雪厦了。

所有的雪的儿女都以这种那种方式把雪用作自己的庇护所。

如果他们是住木屋的定居民

族,到冬天他们便在屋子四周垒起厚厚的雪墙。有的民族在雪堆里挖个洞,头顶支上鹿皮。 只要有足够的雪,最北边的民族很少会受到严寒的侵袭。

雪也使他们的交通系统得以建成。

有狗和驯鹿拉的雪橇, 还有雪靴与滑雪板, 他们几乎

他们速度也不慢。狗队或驯鹿队一 小时能

任何地方都可以去。 整片雪国成了个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走二十英里,一天走上一百英里是件轻轻松松的事。

雪使人们得以移动,雪又使猎物的行为有所变化,

这就保证雪的儿女不至于挨饿一一别

克奇或爱斯基摩族的猎人发现 泄露了秘密。于是猎人便狠劲

的方面他们和其他民族条件也差不多。 在北冰洋的冰块上。 全感。雪的遮掩给了海豹一种虚假的安 它们在冰上留了通气孔, 上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 了这样的地方,在一边等待,直到看见一根长齿或树枝刺出, 将长矛朝下面看不见的动物刺去。

在有林木的地区,驼鹿、麋鹿被厚厚的积雪“圈”在了几个狭小的地区里,变得跟牛栏 里的牛一样易于宰杀。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动物,除了空中飞的和在雪底下活动的以外, 莫不在雪面上留下踪迹。初雪将大地覆盖后,从大熊到小野兔,全都变得易受猎人的袭击。

雪的儿女像了解自己一样地熟悉雪。 近年来,不少科学家投身于研究这第五种元素, 非出于科学的兴趣, 而是因为我们神经紧张, 宁愿来自北方的灾祸快点降临, 或是因为担 心说不定会打一场雪地大战。科学家投入大量时间与金钱,试着去区别无数种形态的雪花, 并给它们起名字。这完全是多此一举。爱斯基摩人用来表达雪的种类与形态的复合词就不下 一百多个,拉普人的也不相上下。住在西伯利亚北冰洋边的养驯鹿为生的尤卡吉尔人对雪面 瞥上一眼,便能说出表层雪的深度、坚实度以及其中结冰部分的多少。

雪沉甸甸地压在大地上时,

这些北方人心里好高兴。

他们在秋季欢迎初雪, 到春天则为

雪的消失感到遗憾。雪是他们的朋友。要是没有雪他们就无法生存,或是一一这在他们看来 更加糟糕一一早就被迫流落南方,挤进我们的行列,为自己也茫然的目的而营营奔逐。

今天,在某个地方,雪正在降落。它可能稀稀拉拉地筛洒在寒冷的沙漠上,将一层白白 的粉屑撒向闪米特语系某个游牧民族的黧黑、

仰视的脸。对他们来说,这没准是个神谕;反

正肯定是个征兆,于是他们感到敬畏,打着寒战,若有所悟。

雪也许正席卷过西伯利亚冰冻的平野或是加拿大的大草原,把夏季的地理标志统统毁 去,使弯刀形的雪堆越积越高,堵住了农舍的门窗。在屋子里,人们只好耐心地等待。暴风 雪肆虐时,他们休息;暴风雪过后,他们再开始干活。到春天,融化的雪水将滋养黑土里蹿 出来的新苗。

在静静的夜晚,大片的雪花也许正飘落在大都市的上空; 出一个个让人眼花的圆锥体,

它在爬行着的汽车的灯光里旋

为难看的脓包遮去一些

它掩埋着现代人在大地上留下的伤口,

丑。孩子们盼望雪通夜别停,好让早晨没有班车、街车和家里的小轿车送这些小可怜去上学。 可是大人却耐心地等着,因为若是还不快点停下,雪就会破坏生存模式为他们制定的错综复 杂的设计蓝图。

雪也许正急遽地掠过蜷缩在北极苔原某处山岩下的一堆帐篷。 群把鼻子缩在毛茸茸尾巴里睡觉中的狗,

逐渐逐渐地,雪拥抱住一

直到把它们全都盖住, 可它们睡得挺暖和。 在帐篷 里,男

人女人笑了。明天,雪没准会够深够厚,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帐篷,雪屋讨人喜欢的 圆顶会再次矗立,把冬天变成一段满是愉悅、歌声、闲暇和爱恋的时光。 在某处,雪正在降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cd0dd8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