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2022-07-26 14: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欢迎阅读!
表达,幼儿,实践,利用,能力

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幼儿的学前期是人生的关键点,在这个时期,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学习事物的欲望,这个时期也是性格形成初期的关键节点,若把握好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和性格培养都有着极大的好处。本文主要讨论游戏学前教育的意义,分析游戏模式学前教育的实施方案,希望对接下来的学前教育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创新实践 1 游戏方式进行学前教育的意义

幼儿不比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对枯燥的学习方式有着天生的排斥感,并且用不良情绪的行为将排斥感表达出来,他们更喜欢轻松娱乐的方式学习,因此,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模式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吸收知识,从而让幼儿提高对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幼儿园老师上课的压力大大减少,课堂整体气氛也更加轻松愉悦。

1.1 游戏模式进行学前教育,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能够使幼儿产生巨大的快乐和轻松情绪,幼儿园的老师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对学习有着快乐满足的情感,把学习这个过程认为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可以让他快乐的方式,那么就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促进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老师通过游戏模式摸索教学的方式,以游戏为介质,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对老师充满喜爱,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知识充满渴望,这样就能有效的达到学前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1.2 游戏模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游戏进行教学,将游戏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与同学一起学习的快乐,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让幼儿感受到友谊的快乐、朋友的热情。发现幼儿做错事时也可以适当的用游戏的模式让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以温和的方式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优秀的品质,合理应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性格培养初期拥有正确的判断依据,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比如在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让孩子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进行学习劳动时,让孩子体验认真努力的优秀品质;在观看动画作品时,以其中动画人物的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学习优秀的精神,这些平时的乐趣教学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再加上正确的引导,就能够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2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策略 2.1 树立游戏教学的意识

为了使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突出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改变对于游戏的认知,摒弃较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并且不断树立游戏活动引入幼儿园日常教学课堂中的意识。只有教师拥有游戏教学的意识,才能真正将游戏活动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完成每节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不仅会使儿童对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还会使儿童逐渐丧失对于游戏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为了提高自身对于游戏教学的能力,可以对日常生活中较为简单的游戏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

2.2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针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将老套的、固定的思维转变为先进的、创新的思维模式,对游戏活动进行创新式改革,不仅使儿童逐渐热爱游戏学活动,还可以使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意志进行磨练,有助于儿童更好地克服将来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难。其次,教师需要对每节教学课堂的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进行准确的分析,在需要引入游戏的教学环节中,将游戏活动不断深入儿童的日常教学课堂中,使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游戏元素,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同时,幼儿园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为儿童带来学习知识,还可以使儿童深刻地体会游戏教学的魅力。根据近年来的游戏教学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儿童需要游戏不断深入日常教学课堂中,因为儿童在参与游戏时,会对课堂内容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有利于儿童熟记课堂内容,为儿童将来的学习道路做铺垫。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是一方面在动、 形象、符号三个不同的水平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形字;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和语言手段输出信息,而表象游戏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由此可以看出,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采取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幼儿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及非语言表现手段;接着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如纠正幼儿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学习运用词句,为幼儿创造语言交往的机会,最后鼓励幼儿根椐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 2.3 组织创新的游戏活动

如果儿童所参与的游戏活动较为单调,在一定的情况下,儿童可能对游戏教学失去原有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尽可能的寻找满足儿童真正发展需求的游戏活动,不断使儿童对周围事物以及教学知识得到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将游戏活动进行创新式的改革,不仅能够将室内课堂与室外环境相结合,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利用白板放映关于游戏活动的视频,还可以准备纸板或彩纸等工具,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在儿童参与游戏之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并且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各个游戏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组织幼儿一起进行游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反应能力、理解能力、朗诵能力、阅读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述能力,注意孩子们的思维的养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澡盆卡住的熊》、《我力气大了》都可以被教师用来锻炼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还有孩子们的口述能力,在请让我来做一栏里,《我是粉刷匠》,其实还有一首儿歌也叫《我是粉刷匠》,虽然孩子们可能不理解儿歌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在的孩子们接受度比较高,可以跟着老师溜着说下来,这就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述能力,也就是俗话说的练练嘴皮子。在《我帮爷爷敲敲背、捶捶腿》一课里,教师可以先展示敲背和捶腿的动作,问问孩子们这个是什么动作,让孩子们自己表述,也是考验孩子们的理解力。在吃得香,长得棒一栏,教师可以在《买菜》一课中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以及表演能力,这样也是综合的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先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沉浸在买菜卖菜的环节里,最好是有实物道具,因为孩子们的虚拟能力并不是很强,并且教师要让孩子们有一个角色,这样可以有效的代入。总之教师应该将语言游戏和课本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氛围,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3 结束语


总体来说,幼儿的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要把握好幼儿的这段学教育。用游戏模式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很有效果的,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重视学前教育是必然的,把握好游戏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够有效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卢益兰.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好家 ,2017(39):75. [2]孟春芽.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 ),2016(01):68-69.

[3]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2018(16):57-5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d1217e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