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例谈

2022-08-01 06:5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作文教学例谈》,欢迎阅读!
小学生,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教学例谈

小学生作文教学例谈内容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写前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作文评价模式,”“结合,激励为主。这样长期坚持,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才能走向成功。关键词:小学 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主体性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困扰着我们。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的教学思想,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指导小学生写作应遵循的原则。1、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生命交流的需要,二是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在教学实践中,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深层次地思考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习有创意地表达,从而表现出自己的个性。⑴要培养学生作文是生命交流需要的观念。叶圣陶先生认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这一观念在绝大多数学生和少数教师那里是不甚明确的——很多学生不是思考如何写得让别人容易看明白、而且爱看,不是去琢磨如何使自己的意思、感情被人理解、被人接受,而是认为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失去了作文的意义。在作文教学中,要反复让学生领悟作文是生命交流需要的观念,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作文写真写实,而不是去鹦鹉学舌式地抄袭别人,这就具备了写好作文的一个思想素养。请各位欣赏四年级王伟豪同学的一篇小文章:妈妈的爱看见题目,我一下子就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是一件让我可以更容易看清妈妈的爱的故事。那时,是水痘高发期。从小很少得病的我,这次也躺到了床上。妈妈请了假,先去医院拿药,又去市场买菜。妈妈更忙了!妈妈闲下来。她坐在我身旁,用手抹着带火的酒,给我擦身体;按时搅了药给我喝。到晚上了,她一直给我擦酒。我看见她眯起眼睛来休息!我抓起妈妈的手,说:妈妈,你以后多休息,少用火酒给我擦。妈妈拥抱了我一下,说:儿子,你说这些话,不如快点儿把病养好让妈妈放心。”“妈妈,你又瘦了,而且有黑眼圈了。”“没事儿,黑眼圈会下去的。妈妈却不以为然,我出去买你喜欢吃的东西,你要补充营养!”……可惜老师只让写一件事!要不然我一定能写一本书,把妈妈的爱全记下来!这位同学的妈妈患有重病,爸爸远在内蒙工作。在生活中,母子相依,妈妈爱他、他爱妈妈,他有感受,他要表达。所以,文章质朴,但感人至深。还有,我指导学生写作夸夸同学的闪光点后,他们从生活中选材,表现了同学的友爱、好学、负责、勤劳、阳光、热情、守信、博学、热爱体育……修改后我又组织了诵读美文活动。这样,同学们把平时藏在心底的赞扬大声说出来,互相学习,心与心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在这里,作文满足了生命体交流的需要,充分发挥了本质作用。⑵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经验,包括经历过的、观察到的、感受过的、长期积淀的材料;另外是间接接受前人的知识及所有的文化成果,这也是写作的重要材料。《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洞明指思想认识,人情练达指经历、情感。有了这两条,文章自然就写好了。童年趣事的作文指导中,我和同学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互相


启发,师生共同回忆了往日的好时光。于是,他们在文章中写了斗羊的危险经历、写了粘知了、摸鱼、看斗牛、观海、冬天逮麻雀,写了拔花生、种草莓……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美好。因此,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关注周围一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特别是要帮助学生养成为写作而积累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写作的信息资源库把直接的生活感受用日记、观察笔记、随笔等方式记写下来,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有用的知识材料,可用剪贴、摘录的方式储存,有条件的还可从网上下载,分门别类编辑出素材集装箱,准备随时调出使用。在辑录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思考。一个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应该是宽阔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但是他们获取的这些东西一到写作时,经常派不上用场,物我两端,总像隔着层障壁。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材料在他们头脑中大多是些原生态的东西,没有进入个体的认识领域,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此,作文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常作些思考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所见所闻所遇所识的事物,加一番思考,对这些经验加深印象,升华其存在价值。我班李一迪同学在《拔花生》中写道:拔完了花生,大家闲坐在地头。喝着热水,吃着香喷喷的花生,看着乡村的美景,我心里太舒服了!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还有,这花生比菜市场上卖的要香得多呢!因为是大姑种的呀!有空你们也来尝尝?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感受,完全得益于小作者平日里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2主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实现生命的需求,并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做人原则、价值观念、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趣等,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真正做到”“统一。为此作文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⑴激发主体的主动性。有些作文课堂,学生总是陷入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作文成了负担,而不是学生自身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便厌倦作文,甚至厌恶作文。所以,作文教学要千方百计保证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学生自主写作的气氛和空间。现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课堂统一命题的写作训练。统一命题有一个缺点:不是每个学生对题目都感兴趣,都有充足的题材可写,为此,我们必须把过去命题后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写,改为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热情的指导中来。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热情的方法有:①实物展示法:比如写静态的物,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充分交流,让学生有话可写。②图片展示法:把与写作对象相关的生动的画片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回忆与想象。③多媒体展示法:把要写的事物对象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④角色扮演法:把一些生活故事编制成小剧本由学生表演出来,吸引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写作兴趣。⑤组织活动法:在布置作文题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先提示他们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材料,作好写作准备。如参观、访问、调查及其它公益活动等。⑥情境体验法:指导学生到一些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中去体验,文思泉涌。⑦讨论辩论法:提出问题,甚至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课堂展开讨论、争辩,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丰富思想,获取写作的材料。⑵培养主体的真诚性。说真话不只是作文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爱说假话,爱写假文,不只是文风的败坏,也是人格的堕落。孩子是率真的、诚实的,作文教学一定要保护小学生纯真的心灵。叶圣陶先生说: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实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蔑、卑鄙的态度。这有两层意思,一层说选材要实在,二层说行文、言语要诚恳。也就是“…………的作文中,刘佳音同学写道:这是一家生产水彩笔的工厂。高高的石头墙壁下,伸出一根铁管,铁管里,流出花花绿绿的污水,再顺着一道土沟流进小河……我大喊一声:关门吧!别再污染小河了!工厂里的狗汪汪叫着窜出来,还夹杂着大人的骂声。我哭了,回家向


妈妈诉苦:妈妈,你能不能让他们保护环境?妈妈说:孩子,我不是领导,管不了他们啊。从那以后,我再不回老家了。稚嫩的文字,为什么感人?一个——真!当然,倡导学生作文写真话,还要在评价时把握尺度,不胡乱评价,扣帽子”“打棒子。如果这样,学生是勇于说真话的。⑶鼓励创造性。创造性不只是学生应具备的思维品质,也是应具备的性格品质。作文教学如果忽略了个性间的差异而一味地强调某种共性或模式,就必然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是与作文的生活化原则背道而驰的。作文教学就应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放飞精神,放飞思想。平时的作文教学要珍惜学生迸发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对具有创造性的作文评分要高看一等。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一个有价值的新观点、一段有特色的生活记录、乃至一个新颖的细节,运用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或者是建造了一种新的结构,取其一点就要表彰鼓励。这是具有导向性意义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可能感到有鱼上钩了,他猛力一拉,哈哈,一条大鱼上来了,正好被甩到爸爸身后的鱼桶里!我和爸爸都感觉鱼很大,两颗头不约而同地伸到小桶上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小桶里竟然只是一条十厘米长的小鱼!别看它个儿不大,可尾巴上带的水草真不短啊,那水草有半米长呢!看了这一幕,我和爸爸差点儿晕过去……我给马冀鲁同学的这段作文加了两条波浪线,在旁批里又画了三个笑脸。多么精彩的文字啊!二、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激励学生再创造。1、传统作文批改模式的弊端有一件事,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批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把的主导作用和的主体地位混为一谈,教师工作苦不堪言,学生却丧失了主体作用,成了局外人,写作能力提高甚微。现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决不去做。传统作文批改模式由教师一改到底,学生无须思考,滋生了惰性,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这种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不科学性。2探索科学的作文批改模式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作文批改的意义、任务、要求有着新的认识,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作文批改办法,现总结如下:⑴保持一种热情——那厚厚的一摞作文,批改起来着实吃力。可如果你拿起一本作文,能把它当作一次心灵旅行,那批改作文的任务就变得轻松多了。看着那稚嫩的文字,品读着那一颗颗天真的童心,这是一种巨大的享受。如果你带一批学生好几年,从作文中发现他们长高了、有劲儿了、丰富了、深刻了,你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吗?⑵坚持一种原则——等交流和广泛激励的原则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第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软化的宽松的评估要求,它使师生双方从批改的阴影中走出来。批改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①当面交流

学生的作文教上来后,有的教师往往搁置几天,才有空看。这样就错失了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法的最好时机。我的做法是:学生的作文随交随看,即时听取学生的想法,理清学生的思路。有时当面对话,还可以避免因不了解而出现错误。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爷爷家门前种了一棵芙蓉树。我以为他写错了——“芙蓉乃荷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f8a79f16fc700aba68fc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