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简画的解析文章赏析

2023-04-23 20: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木简画的解析文章赏析》,欢迎阅读!
木简,赏析,解析,文章

木简画的解析文章赏析

木简画的解析-文章赏析

木简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在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木简”汉书文字后,又在查科尔帖发现西汉“木板墨画”一枚,17厘米,阔3厘米。一面画《佩剑武士图》;一面画《拱手官吏图》。 墨线钩描,简洁流畅,与居延金关发现的《人马图》风格相同。 1979年江苏邗江胡场西汉墓出土“木板彩画”二枚,一枚长47厘米,阔28厘米,《武士对谈图》;一枚长47厘米,阔44米,画《墓主人图》。人物肖像,形神兼备,色彩明快,笔法洗炼,“彩画”与“墨画”俱有简洁流畅的特点。西汉木简画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美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印证。 竹木简帛书的鉴定与辨伪

纸张问世以前,书写文字的材料除去甲骨、青铜器(以及一些货币上的文字)、石刻、陶瓦器等以外,主要的便是竹木简与帛书。 竹木简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在甲骨文、金文盛行的商周时代就应该有了。之所以说应该,是因为根据《尚书》所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并看到甲骨文中“册”字明显是以绳索编串起来的简册的缘故,商周两代的史官职掌记事及管理典册,故名曰“作册”。只是在考古开掘中尚未发现当时的简册遗物。目前所发现的简,主要是战国至东汉末年(公元前五世纪末至公元二世纪)'遗物,自东汉以后,由于纸的逐步推广,简被取代,直至魏晋才根本绝迹,前后盛行达千余年。

战国时代的简,已出土的有湖南长沙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河南信阳长台关,湖北江陵望山、藤店、天星观及随县擂鼓墩等地的竹简。秦简有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10种,包括


《秦律十八种》、《语书》、《日书》等,内容很丰富。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秦墓中又发现了共计460支秦代竹简,时代较睡虎地稍早。汉代的简,较著名的有长沙马王堆1号、3号两墓出土的医术内容的竹木简。另有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西汉墓出土的4942支竹简,内容多为兵书,其中有久已亡佚的《孙膑兵法》;武威磨咀子、旱滩坡等东汉墓葬中发现竹木简余支。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肃破城子旧居延汉简出土遗址一带,又新发现简牍19000多支,系解放后出土简牍最多的地区。晋简发现很少,在吐鲁番TAM53号墓及南昌东湖区永外街M1号晋墓中有零星几支。 竹木简的发现较早,自汉武帝末年已有,这是从古文献记载中得知的。据《汉书?艺文志》等书记载,武帝末年,鲁共王破孔宅,得古文竹简一批,这种文字当时人已不识。后经孔安国鉴定,知其中内容有《尚书》、《礼记》等数十种经典。但其中的《尚书》不久又亡佚了。至东晋,有个叫梅陨的把它献了出来,据称还附有孔安国作的传。但经过后人考证,认为此书的古文局部(即按竹简所作的释文)和孔传均系伪造,现已成定论,这是目前所知最大的伪造竹简事件。到了近代,外国人如瑞典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英籍人斯坦因(Aurel Stein)、俄国的柯斯洛夫、日本的桔瑞超和大谷光瑞等先后到我国西北边陲掘取文物,获得大量简牍资料并据以研究、发表。1926年,北平中国学术协会与斯文赫定合组西北科学察团,赴蒙、甘、宁、等地考察,于数年内得到大批简牍。这些开掘调查活动目的明确,方法科学,故而从总的情况讲,简牍方面尚未有伪作发现。

再谈帛书。帛书又称绍书,是古代用墨书写在丝帛上的典籍资料,假设在丝帛上作画9那么称帛画。帛书起源可上溯至春秋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0337db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