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隐性教育对人格的影响分析

2023-01-06 15: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隐性教育对人格的影响分析》,欢迎阅读!
隐性,社会文化,人格,环境,影响

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隐性教育对人格的影响分析

人格教育真的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吗?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包括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甚至包括尊严、魅力等等诸多方面。人格的构建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除了教育起关键的引导性作用之外,其实人格会受到很多看不见因素的影响,这些隐形的影响作用常常被我们所忽视,但是这些被我们所忽视的影响因素对教育起到的作用有时会超乎我们的想象,那么这些无意识的教育影响究竟是什么呢?在学术界它被称之为隐性教育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随着教育理论家们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隐性教育逐渐地作为隐形课程的一个上位概念被提了出来。那么什么是隐形教育?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隐形课程。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于 1968 年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在校学生在接受读写算等文化知识的同时,同时也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以及其他心理上的成长,后者是由非教学途径,以潜移默化地、间接地形式传递给学生的,这种经由非正式教学途径被传递的文化就是隐性课程的最初概念。

近些年我国教育学者对隐形课程也有一些定义和解释,比如:有学者认为通过非教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都是隐形课程。有的认为隐形课程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

以上这些都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的关于隐形课程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作为其上位概念的隐性教育又该如何界定呢?关于隐性教育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定义自然也有所不同。有学者说:隐形教育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其过程。有学者对隐性教育界定如下:在隐性教育中,教育的一方或双方处于无意识状态、在隐性教育中,教育目的是非预期的、在隐性教育中,教育的方式是间接地;针对于此,该学者对隐性教育下了如下定义:隐性教育是行为主体在非正式教育或非正式教育活动的某种环境中,有意或无意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获取非预期的某种经验的过程。笔者认为隐性课程因为属于课程的范畴因此只能将范围界定在学校,而隐性教育就不同了,教育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被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本节所提到的教育取之广义,因此笔者对隐性教育的理解更倾向于第二种定义。

隐性教育的特征有哪些呢?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隐形教育呢?学者沈嘉祺在其论文中总结如下:隐性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教育过程的随意性、教育结果的非预测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内容方式的隐含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五个方面。

结合以上教育之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不难发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显然不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那么从教育的广义概念中就可以了解到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可以称之为隐性教育的。针对于人格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上文已经基本论述过了,那么作为隐教育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有着哪些不足之处呢?

首先,在我国社会环境及文化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缺乏重视。个体是会中的一员,个体无时无


刻不受着社会的影响,社会在个体人格养成和构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赏罚制度等对个体人格构建在大方向上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比如在我国随地吐痰的人不在少数,虽然在学校老师会教育每一个孩子不要随地吐痰,但是当孩子离开学校就会时不时地看到一些随地吐痰的人,刚开始孩子也会指出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但是时间久了当孩子发现这种行为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处罚时,孩子件事的看法就会变得习以为常了,也许仍然觉得随地吐痰不好但不会觉得这是一件绝对不应该做的事情了,当孩子长大以后也许他也会变得随地吐痰,这样学校的教育就白费了。而在新加坡同样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公共场所的,在新加坡的大街上没有随地吐痰的人,不是新加坡的学校教育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在新加坡随地吐痰的人不仅仅会被罚重款,同时还会被处以鞭刑。当一个被老师教育过不可以随地吐痰的孩子在大街上看不到随地吐痰的人,并且知道随地吐痰的严重后果以后,相信这个孩子会对这件事情从内心深处深深的认同并且去遵守。再说社会文化,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文化是时间的积淀。我国受儒家思想影响几千年原本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古时有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等,古人有有人说这些束缚了现代人的发展,是封建社会的糟粕应该去除,如果这其中有糟粕当然应该去除,可是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变得完全不知礼。拿饮食之礼举例古语有云:与人共食,慎莫先尝,难道这也不该遵守,也该去除掉吗?我国古代另有五伦之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人说这些都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是封建社会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应该摒除。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五伦所说的难道全都错了吗?父子之间难道不应有骨肉至亲,夫妻之间难道不应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难道不应该尊卑有序,朋友之间难道不应该讲究诚信,包括君臣有义,现在社会是民主的社会不存在君臣之说,但是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我们国家的人民难道不应该拥护党的领导吗?所以,对待我们国家的文化应该用一种辩证的态度,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的不都是糟粕,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今人学习的东西。以长幼有序举例,在古代教育那么落后的时候人们都懂得的道理,到了今天就连最基本的公共场所给老幼病残孕让座这一最基本的礼仪,现代社会的国人都未必每人都能做到。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更从何谈起用当今的社会文化去帮助构建青少年的人格呢?国人应当明白,我们传承并学习自己的文化并不是思想老旧,我们学习的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教养!而今,这种社会教养的缺乏也正是我们的社会无法对青少年人格构建起到良性作用的关键所在。

其次,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人格构建也表现不足。家庭教育的作用表现为对青少年个性的完善方面,家貌是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为人处事的态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在人们心中形成的家庭整体形象,家庭伦理规范的这种外在构成形式与运作过程,是现代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的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当着孩子的面互相争吵的家长不在少数,殊不知在家长争吵的时候孩子也许正躲在角落里窥探,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心理阴影,他们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不信任、焦虑等态度,这对孩子的人格构建无疑是严重的扭曲。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总是争吵,但是这些家长中真正学过教育学、理学能够用专业的知识去引导孩子的家长有屈指可数,家长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是听专家的观点去教导孩子。家长在孩子的心中其实就是一个榜样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孩子心目中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虽然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可估量的。以身作则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可惜很有家长能够真正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人格的构建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起关键的引导性作用之外,人格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上学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1f70cc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