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2探究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九年级化学)

2023-12-16 05:1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单元课题2探究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九年级化学)》,欢迎阅读!
探究,蜡烛,课题,单元,燃烧

化学探究实验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目的:探究(1)石蜡的各种性质; 2)石蜡在点燃前后的变化;

3)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

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品(主要仪器及药品)小刀、烧杯或水槽(盛水)、火柴、干燥(干冷)的烧杯、蜡烛、澄清石灰水。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然后用小刀切割,放入盛水的大试管或烧杯中

2燃着时: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及变化;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2s取出,观察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

3检验燃烧后的生成物:

分别取一个干燥(冷)的烧杯和一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 上的现象。或片刻后取下烧杯, 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4熄灭时: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烟,再观察现象

安静燃烧,放热,顶部先熔化,逐最明亮,最里层最暗;火柴梗接触外层部分(外焰)最先被烧变黑,中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 烧杯内壁出现无色小液滴(小水珠/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混×)浊; 或烧杯内壁变浑浊。

现象(描述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中心有一根灯芯,周围是筒状白色入水中不溶于水浮在水面上



常温下为白色固态,略有气味,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物理性质

石蜡受热易熔化(熔点低) (芯×),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故加热时用外焰。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两种新物质) ----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 从而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飘出;用火柴点燃白烟,白烟可燃烧并重新点燃蜡烛。



实验结论:1)石蜡具有如下性质:白色蜡状固体,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物理性质 石蜡燃烧能产生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 化学性质

2)石蜡受热时发生如下变化:先发生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发生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

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 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点燃

石蜡 + 氧气 ---- + 二氧化碳





1

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其气味。蜡状固体,轻微气味;可切割,放

渐变短;火焰分三层,中层(内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石蜡熔化经焰芯挥发出蒸气,点燃后燃烧。熄灭后,蒸气冷凝成白烟,故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仍可被点燃。

3)石蜡与助燃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燃烧,有火焰和放热现象,最终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化学探究实验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作业题

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实验探究步骤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2)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 3)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 投入水中 4)用火柴点燃蜡烛,

观察蜡烛火焰 5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

1s后取出

6)分别取一个干燥(冷)的烧杯和 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 的现象。或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 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7)将蜡烛熄灭观察

8)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观察物质的变化或现象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白色固态圆柱状

可切割,浮在水面上, / 难溶于水

结论、解释 制成

颜色: 色;状态: 硬度: ;密度: 溶解性: 物理性质

火焰分三层, 最明石蜡具有 性-化学性质; 亮, 最暗。 火焰分: 三层。 火柴杆接触 部分最 温度最高, 次之, 先变黑,最里层变黑最慢 温度最低;加热时用的是

蜡烛燃烧能生成

烧杯内壁 化学性质, 澄清石灰水 从而 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元素或烧杯内壁 元素。

蜡烛燃烧时先由 状态转变成

状态,再 ,而后燃烧。 蜡烛重新燃烧。

白烟可能是

问题和讨论:

1.蜡烛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2.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用什么方法证明石蜡比木材软

3.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可分为哪几层?其中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 4.熄灭蜡烛,有何现象?再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又有何现象?

拓展:1)该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看到白瓷板有一层黑色的物质,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基本题:

1. 下列关于蜡烛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且硬度比较大的固体 B.蜡烛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蜡烛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蜡烛可燃,燃烧时放热 2.不属于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B,熄灭后有白烟生成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3.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 的火焰中(如图所示)l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3)再将一只干燥(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 取出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后可生成 ;从而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4)用一块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 色的物质生成,进一步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5)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2d9eff95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