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酒醒》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皮日休春夕酒醒

2022-09-11 10:1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夕酒醒》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皮日休春夕酒醒》,欢迎阅读!
酒醒,诗人,晚唐,七绝,一首



[《春夕酒醒》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皮日休春夕酒醒

春夕酒醒。《春夕酒醒》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表面上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其实为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前两句写醉后。后两句写醒来。通过描写诗人参加宴会醉醒后的所见所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凄凉的身世之感。

作品名称,春夕酒醒。创作年代,晚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言绝句。作者,皮日休。题材,咏史诗。 夜半醒来红蜡短⑷。一枝寒泪作珊瑚⑸。

注释译文。⑴春夕:春天的夜晚。⑵四弦:指琵琶。

因有四根弦。故称。这里代指音乐。罢:停止。蛮奴:诗人自称。宋以前男女皆可称“奴”。皮日休是复州竟陵人。竟陵春秋时楚地。中原地区称楚为“荆蛮”。故诗人自称“蛮奴”。⑶酃醁:又作“酃渌”。酒醒古代的一种美酒。也称“酃酒”。酃。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馀:残留。翠炉:翡翠色的水炉。⑷蜡:蜡烛。⑸寒泪:春寒中熔化的蜡脂。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乐曲刚停就醉倒了我这蛮奴。酃醁的余香飘散在翠色酒炉。半夜醒来照明的红蜡快燃尽。蜡脂融泪变成一枝美丽珊瑚。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皮日休中举之后。当时唐朝已进入末期。 社会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皮日休以诗的形式来重提这一教训。 作品鉴赏。此诗从“四弦才罢”。蛮奴醉倒落笔。

不正面描写宴会场面。但宴会气氛的热烈。歌伎奏乐的和谐悦耳。朋友们举杯痛饮的欢乐。诗人一醉方休的豪兴。无不透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来。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这种侧面透露的写法。比正面直述既经济而又含蓄有力。“蛮奴”上着一“醉”字。煞是妙极:既刻画了诗人畅饮至醉的情怀。又表明酒质实在醇美。具有一股诱人至醉的力量;这“醉”字还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环境。

气氛。当诗人一觉醒来。“翠炉”的酒气仍然扑鼻。“馀香”诱人。这个细

1






节。不仅写出了酃醁质量高。香味历时不散的特点。而且点出了诗人嗜酒的癖性。在古代。不得志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结下不解之缘。这里。诗人虽只暗示自己嗜酒。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愁。手法可谓极尽含蓄。曲折之能事。诗的后两句。写酒醒所见景象:“短”字。绘出红蜡残尽的凄清况味;“一枝”。点明红蜡处境孤独;“寒泪”的形象则使人仿佛看到那消融的残烛。似乎正在流着伤心的泪水。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不仅把“红蜡”写得形神毕肖。而且熔铸了自己半生凄凉的身世之感。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这时作者已进入中年。壮志未酬。人生道路正像这一枝短残了的红蜡。明胡震亨谓:皮日休“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这首中举后写的《春夕酒醒》与诗人得第前写的另一首诗《闲夜酒醒》相比。风格上有很大不同。两首诗同是写酒后醒来孤独之感。但与“朴涩无采”。语言清新的《闲夜酒醒》相比。

《春夕酒醒》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四弦”的乐声。酃醁的“馀香”。“翠炉”“红蜡”的色彩。“珊瑚”的美丽多姿。辞藻华丽。斐然多彩。酒醒正表现出“才笔开横”。文辞“奇艳”的艺术特色。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当代学者张国举:这首诗前两句写醉后。笔调欢快;后两句写醒来。

感情由喜转悲。欢快是暂时的。是假象;悲伤是恒久的。是本质。乐中有悲。在情感的变化中抒写性灵。

作者简介。皮日休。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

襄阳人人。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唐懿宗咸通八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旧史说他因故为黄巢所杀。一说黄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黄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诗文与陆龟蒙齐名。称“皮陆”。部分诗篇。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有《皮子文薮》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739690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