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反思

2022-12-13 12:1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池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池上,反思,教学

《池上》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这首诗之前,积极创设情景,感染学习气氛。让学生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诗歌进行背诵或朗读,进而导入新课,力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图片,展示夏日荷塘,释义文中“踪迹”“浮萍”等重点词语。

在诗意理解上,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想像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诗句意境的体会也比较肤浅,所以理解诗意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新课程标准又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读中感悟。这就对诗歌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变抽象为具体,利用诗图配对,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精确、更快捷的供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诗意交流中,先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填一填,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诗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明确诗歌学习三个层面的目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是读准字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拼音辅助朗读,做到读准字音,教师再强调重、难读字词,进而扫清读音障碍。让学生做到“准”

二是读出节奏。新课标要求在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要做到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用途,诗歌的学习亦是如此。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感受停顿,进而认识停顿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加入了手势辅助朗读,让学生有自己的小手比划停顿线,化抽象为具体.接着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所学。(如看图画读诗句,读诗句想画面,读诗句感悟意境,画配诗……)

三是读出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要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图画,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偷”和“不解”二词悟出作者的情,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但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个学习目标并未很好完成.在回顾学习内容时学生说诗中小娃做了件“坏事"可见学生依旧将“偷”字陷在了“贼”的层面.

四、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本课时我设计以诗歌开始,也以诗歌结束。结尾我拓展了两首描写儿童的诗歌:《小儿垂钓》和《村居》,利用多媒体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让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daa303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