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认识教学随笔西师大版

2022-08-02 04: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认识教学随笔西师大版》,欢迎阅读!
圆柱,圆锥,下册,师大,随笔

“圆柱的认识〞教学随笔

〔一〕以活动为根底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活动〞在儿童生理和心理开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在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阐述了“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开展。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正是以“活动〞为根底,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圆柱特征的过程。教学中,无论是“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操作验证〞层面上的操作验证活动,还是“稳固强化〞阶段的制作圆柱活动,都是在一个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这三次活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分别实施于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导入、探究、稳固三个阶段〕,表达了课堂教学三个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同时这三次活动又是相关的,是学生认知开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从而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从不完整、外表的认识向较深层次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开展。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

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其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个性不同往往会使其关注的焦点不同。这在本节课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已有充分的显现。教师在反应观察过程时,有些学生显然对圆柱的整体把握不感兴趣,他更关心的是某个局部,如两个圆形底面,或者体积计算〔因为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等等。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不能无视学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而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根底之上〞。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谈话交流,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原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对圆柱观察的不同着眼点。在此根底上组织活动,并且通过反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知个性,从而使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活泼的状态,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教师通过板书设计完成了一名“引导者〞所要做的事情: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根底上有所开展。这正是教师关注了学生已有经验之后的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fa7113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