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的故事]焚书坑儒

2024-03-23 02:0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焚书坑儒的故事]焚书坑儒》,欢迎阅读!
焚书坑儒,故事

[焚书坑儒的故事]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篇一:古代感恩老师的故事 篇一:古代感恩老师的故事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六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

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 篇二:古代感恩老师的故事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





1 2


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五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五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五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五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五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

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焚书坑儒篇二:关于历史的中考写作素材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华州区)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郭子仪(697-781),汉族,唐朝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人,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 但郭子仪的后代从小在蜜水里泡大,挥霍无度,门庭渐渐衰落,家产耗尽,只好沿街乞讨。得到30多年前的奶妈收留,但百无一用,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临渭区) 在今渭南城沿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269dac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