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2024-03-23 02:0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焚书坑儒》,欢迎阅读!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五经、活埋儒生的事件。 焚书

221年,秦国灭亡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前213年,秦统一第八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封建制(中国大陆叫分封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秦丞相李斯反对,认为时代变化,制度应该随之变化,不应该以古非今。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旨同意。此一事件,史称「焚书」[1]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不过以今日研究者观点而言,焚书对于中国图书的破坏仅仅是第一步,当时只是限制民间藏书,官方藏书仍然保存完好;真正造成彻底破坏的是项羽入关之后,火烧咸阳城,大火三月不止,国家图书馆原本仅存的孤本遂全部毁灭。 坑儒

在焚书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术士。事后,将相关460名术士在咸阳坑杀[2]需要注意的是,《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方士,并不是儒生。

据唐颜师古《汉书注》转引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之记载,秦始皇曾在骊山温谷挖坑用以种瓜,以出现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博士诸生集于骊山一起观看,正当儒生当众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趁机秘杀填土而埋之,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此为「坑儒」 评价

王充: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圣人之全经犹存。 郑樵:秦时未尝废儒学,秦时未尝不用儒学与经学。「萧何入咸阳,收秦律令图书,则秦亦未尝无书籍也。其所焚者,一时间事耳」「不过坑一时议论不合者,非实儒也」「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亡。」所谓诗书之焚,乃学者自焚也,非秦皇之过也。《秦不绝儒学论》

朱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朱彝尊:秦本坑乱道之儒而非圣人之徒。 刘大櫆:「六经之亡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焚书辩》

康有为: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自两生外,鲁诸生随叔孙通议礼者三十余人,皆秦诸生,皆未尝被坑者。其人皆怀蕴六艺,学通《诗》《书》,逮汉犹存者也。然则以坑儒为绝儒术者,亦妄言也。 汉制「郡国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犹因秦制也。夫博士既有守职之藏书,学者可诣吏而受业,《诗》《书》之事,尊而方长,然则谓「秦


焚《诗》《书》,六艺遂缺」,非妄言而何?然而二千年之学者遂为所惑,虽魁儒辈出,无一人细心读书,祛其伪妄者,岂不异哉!

鲁迅: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章太炎:秦焚《诗》《书》、百家语在人间者,独博士如故,将私其方术于已,以愚黔首。故叔孙通以文学征,待诏博士;而陈胜之起,诸生三十余人得引《公羊》「人臣无将」以对。(郑樵、马端临说,实本《论衡》《论衡·正说篇》曰:「令史官尽烧『五经』,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者刑,惟博士乃得有之。近人多从其说。或曰:秦火及「六籍」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可观。(见《论衡·书解篇》)孟子徒党虽尽,其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余以为工程师地法令者,自《秦纪》《史篇》(秦八体有大篆,不焚《史篇》、医药、卜筮、种树而外,秘书私窃无所不烧,方策述作无所不禁。然而文学辩慧单于人心,上下所周好,虽着令,弗能夺也。后李斯者,汉初挟书之令未多,然娄敬以戍卒晚路,上谒高帝,亦引《大誓》为征。汉之法令弗能绝也。若其咸阳之坑死者四百六十人,是特以卢生故,恶其诽谤,令诸生传相告引。亦由汉世党锢之狱,兴于一时,非其法令必以文学为戮。数公者,诚不以抵禁幸脱云。 柏杨《中国人史纲》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白寿彝《中国通史》: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

何兹全:秦始皇焚书,是当时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斗争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在政治上代表进步的人对代表反动的人的打击。 文革期间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评价

文革期间,卫今认为秦始皇是地主阶级代表,为镇压奴隶主的复辟活动,采取焚书坑儒这一措施,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禁止他们利用反动孔学制造复辟舆论,对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3]毛泽东曾经作诗一首说此事。[4]

参考文献

^ 司马迁. 秦始皇本纪. 史记. 西汉.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司马迁. 儒林列传. 史记. 西汉.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卫今. 从银雀山竹简看秦始皇焚书进步意义. ^ 毛泽东《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3dce5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