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

2022-03-20 16:45: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欢迎阅读!
数学,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我在教67的认识时,在整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 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


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发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二、 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6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深觉自己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并且活动的安排也不是很合理,因为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及对活动的设计,使它们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53ec9a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