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

2023-05-16 00: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示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作者:郝晓颖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0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示儿》《题临安邸》,并能够背诵。

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积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生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诗

《示儿》,请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的意思是出示”;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3.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诗? 诗中写了什么呢?

二、初讀《示儿》,整体感知 1. 读通读顺。

自由读《示儿》,注意七言诗的节奏,读出韵脚;指名读,正音;齐读。 2.初解诗意。

默读《示儿》,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完成后和同桌交流,大家都完成后班上交流。

(策略:在理解诗句意思时,可通过适当增补、调换词语的顺序等方法,把诗句的意思说完整,并把句子说流畅。)


3. 抓住重点,提出问题。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是遗嘱。通常遗嘱是关于财产分配的,陆游的遗嘱是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为什么一个垂危的老人心心念念的是祖国统一呢?南宋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呢?

(出示靖康之变的资料)

这一段历史被称为靖康之变。无数的爱国者盼望着南宋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陆游便是其中之一。南宋王朝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吗?我们来看林升的《题临安邸》。 三、借诗解诗,熟读成诵 1.解诗题。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写在南宋皇都临安一家旅舍墙壁上的一首诗。 2.晓诗意。

按照学习《示儿》的步骤,小组长组织大家完成学习。

读通诗句,读准韵脚;将诗句的意思说通顺;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理结构。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景看西湖,诗人为什么发出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样的质问呢?原因在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中哪个字最能回答诗人的质问?(学生答)师追问:谁醉了,是什么使他们醉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

诗的前两句提出问题,后两句写出质问的原因,全诗充满了对这些人的讽刺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熟读成诵。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背诵。 四、拉长时间轴,丰满诗人形象


1.一年年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68岁退居家乡山阴的陆游写下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说说你的感受。

2.日日盼,南望王师又一年;夜夜盼,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时常入梦。他写下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 五、回到《示儿》,感情升华

1.那一年,陆游85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齐读《示儿》) 2.解构全诗。

诗中有理:死去万事空。诗中有悲:不见九州同。诗中有愿:北定中原。诗中有嘱:家祭告乃翁。

元知是诗人对人生的彻悟,无忘的嘱托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是诗人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矢志不渝的渴望。 3.背诵、默写《示儿》。

(作者单位:河北雄安新区容和教育总校乐民小学)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9a3482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