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

2022-08-23 12:0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的境界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境界,人生

人生的境界教案

【单元学习要求】

阅读哲学论文要善于质疑思辨。

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正因为是一般的规律,所以它的每个概念、每个命题,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阅读哲学论文,要善于联系个别实例,这样对哲学概念的内涵就会领会得越来越深刻,对哲理的理解就比较容易。阅读哲学论文,还要注意融会贯通,在思考过程中还要注意旧知和新知的联系,这样认识就会进步,兴趣就会萌生。

联系实例,比较阅读,也是质疑的主要途径。哲学论文中的难点较多,需要质疑是自然的,但是这样的质疑解难还只是为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的质疑是根据事实,想想是不是真有道理。这样的质疑思辨,其实质就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这样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实现如下目标: 1.注意读思结合,提高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深入领悟文章的观点,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 3.认识中国哲学的传统,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4.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流派,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哲学论文和随笔

《人生的境界》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 《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从阅读《庄子》的感受说起,接着解读《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最后用庄子的心灵和庄子所面临的世界来解释《庄子》

《孔孟》一文比较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差异,又用局部的变化说明差异的根源,说明同一学派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研究孔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才能得到透彻的理解。 【重点难点提示】

1.理解作者提出的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2.品味作者笔下含义隽永的词句,体味其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语言艺术

【教材内容全解】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觉(jué)解 给(jǐ)予 禅(chán)宗 2.词语理解

觉解——自觉与了解。

天民——明乎天理、适乎天性的贤者。 入世——投身到社会里。 出世——超脱人世。 ()资料卡片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主要著作为“三史”“六书”,“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因而后人在冯友兰先生长眠的北京西郊万安公墓的墓碑上刻有“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这两行文字。在《新原人》一书中,冯友兰先生专用五章的篇幅来讨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本文正是对上述论断的浓缩和总结。冯友兰先生哲学意义上的境界,并非指外部客观世界,而是指由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而得到的宇宙人生的意义,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从而提高人的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的作品结集为《三松堂全集》,共14卷,逾600万言,建构成中国现代最完整的哲学体系。 冯友兰先生的遗言是:“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 冯友兰先生逝世后,最为人称道的挽联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求仁得仁,安度九十五岁; 誉之不加劝,非之不加沮,知我罪我,全凭四百万言。 2.“觉解”释义

①解是了解……觉是自觉。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样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第522

②“觉解说”是冯先生境界论的基础。在他看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不二法门就是觉解及觉解其觉解。 觉与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常用的两个术语,但把它们连在一起作为一个术语使用却很少见。觉即觉悟,梦


中醒来之意,佛学中把见得真理叫做觉。解有二意,一是解开、解析、解剖、解释,如《庄子》所说的悬解、解脱等。二是明白、了解,如佛学中所谓信解、领解、悟解等。解与觉这两个术语虽有区别,但最根本的意思都是指悟。冯先生把它们连在一起使用,是为了强调了解与觉悟之间的联系。 ——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第14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感知内容,剖析结构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选文由12个自然段构成,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2-9):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与关系。

第三部分(10-12):论述哲学的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重点、难点、能力点全解

1.冯友兰先生笔下的人生四种境界是如何划分的?其内涵各是什么?冯先生又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人生四种境界的划分依据是觉解程度。



2.冯先生笔下的四种人生境界之间是什么关系?试加以阐述。

明确:冯先生认为人的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分,四种人生境界可谓判然有别。所谓自然境界,就是顺性顺习而为,但并非一种原始或混沌的状态,借用古人的话说,不是“无知无欲”,而是“少知寡欲”,不是“不识不知”,而是“不著不察”,也就是“觉解”不足。功利境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趋利避害,且抱为己之目的。冯先生在《新原人·境界》中曾说:“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占有’为目的。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用旧日的话说,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取’;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与’。在功利境界中,人即于‘与’时,其目的亦是在‘取’;在道德境界中,人即于‘取’时,其目的亦是在‘与’。”这就把二者的区别简要地勾勒出来。如果说自然境界有智愚巧拙,功利境界有得

失利害,道德境界有荣辱毁誉,那么,天地境界就连生死物我也不复存在,所谓“超理智”、“超道德”,意义即是在此。 附:

人的觉解是可以由低到高发展的,因此人的境界也是可以由低到高发展的,以上所说的四种不同程度的觉解及四种境界,即是由低到高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在这四个不同的阶段之间,还有一个更根本的界限尤需人们注意:自然境界及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并无觉解,也就是说,他们不知性,无高一层的觉解。所以这两种境界是在梦觉关的梦的一边。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中的人,知性知天,有高一层的觉解,所以这两种境界是在梦觉关的觉的一边。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产物是人不必努力即可得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不傻不呆,随着年龄的增长便可以由自然境界进入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精神的创造,精神的创造则必须经过人的努力才能有之,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经过“格物致知”、“反身而诚”的努力才可以进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第14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觉”字加引号该作何理解?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冯友兰先生又认为“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明确:禅宗所谓的“觉”是指对佛理的“觉悟”,不同于冯友兰先生的文章从哲学角度来谈“觉解”,这是对人的行动和生活的自觉和了解是指觉解到宇宙,觉解到天地,觉解到出世之途,加引号表示这个“觉”字有特定含义。

因为中国圣人投身社会,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与此同时,中国圣人又超脱人世,做宇宙的“天民”,为

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既踏踏实实地做事又不囿于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一味追求出世,逃避现实。这跟西方哲学也不一样,西方哲学讲究人世却又不能超脱人世。

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未来的哲学”应该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而不是中国未来的哲学。此句的意义应该理解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的重构可能有所贡献,这从冯友兰先生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可以约略看出。 4.举例品味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语言艺术

明确:本文所说的人生境界,道理虽说既深又广,但语言运用深入浅出,平易流畅,不事雕琢。比如第7段阐述四种境界的相互联系与区别,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根本界限和高下之分。全段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冷僻的字眼,没有难懂的术语,语言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其


实不全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也是作者学术造诣深入化境的表现。

5.作者是由谈及中国哲学的任务而提出人生境界这个话题的,若以“哲学的任务”为题,你以为如何? 明确:按作者观点,哲学的研究对象分自然、社会、人生三个部分,而哲学的任务则是提高人生的境界。哲学是获得觉解从而提高人生境界的手段,如果以“哲学的任务”为本文标题,则显得抽象玄奥,而用“人生的境界”为题,则具体形象,更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拓展延伸探究】

1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那么,西方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呢?其他哲学?请课外查阅材料或请教相关教师,作一简要说明。

2.儒家提倡“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将之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是否合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义”与“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一致是否更现实? 3.材料: 作家和放牛娃 问:你放牛为啥? 答:赚钱。 问:赚了钱干啥? 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啥? 答:养娃。 问:养娃干啥? 答:养大了放牛。

要求:结合对课文中人生境界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短文。 【课后习题解答】 ()1(题目略)

答:详见“重点、难点、能力点全解”1。 2(题目略)

答: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照中国哲学的传统,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1(题目略)

答:“觉解”是觉悟了解的意思。详解见“资料卡片”2。

“觉”的特定含义详解见“重点、难点、能力点全解”3。 2(题目略)

答:“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3(题目略)

答:“既入世而又出世”,就是既能投入社会又能超越人生,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踏踏实实做事又不囿于人世。 ()(题目略)

提示:本题要求学生就课文整体质疑思辨。 附:补充练习

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例: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a9ff10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