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清明》说课稿

2022-04-05 17:2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清明》说课稿》,欢迎阅读!
清明,语文,年级

《清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清明》,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这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

三年级的学生学过不少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 《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积极诱导,一是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了解;二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为了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诗句大意,能够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并熟读成诵。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品味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法我认为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以达到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受到感悟。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四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们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关于春天的古诗词,并让同学们自由补充最喜欢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顺势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特别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清明》板书课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完之


后,我将请学生概况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简单地复述一下,我会给予中肯的评价。以此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诗句作好铺垫。从而来到我预设的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潜心赏读,品文悟情首先我会安排学生进行品读,然后交流读懂的内容;其次进行师生交流,介绍清明这一传统节日。再次请学生说说诗中作者描绘的春雨的特点,学生应该能很快找到答案是“纷纷”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纷纷二字的用意,体会春雨绵绵的意境。并再次向学生提出质疑, “欲断魂”是什么意思,“欲断魂”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路上行走是怎样的心情?由讨论,建议同桌互说互评。学生会结合当时情境可能会说作者是没有灵魂怀着悲伤寂寥惆怅苦闷的心情走在路上。自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重新读读这一句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比较一下,看看是不是和第一次读这里有很大的区别。从而指导学生在品读古诗时,自己也要融入其中,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紧接着品读第三、四句诗:想想作者为何要找酒家?只是为了喝酒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喝酒又是为了什么。学生有可能反馈说是为了借酒消愁。我会根据学生的答案加以引申。就这样,通过学生自学诗歌,培养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运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快乐学习。最后,我会设计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分小组读、男女交替读来使学生对全诗加深印象,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接下来进入下一环节。

第四环节:总结拓展,升华情感结合诗歌内容,我会设计这一的导语: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给死去的亲人扫墓,以寄托自己的哀思。路上行人匆匆,天上落下的纷纷小雨更是让诗人平添一份愁绪。请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全诗。接着我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往清明节时期的所见所闻,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便真正做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相结合,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后我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所以我根据课文内容,这样设计,力求更贴近文本,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悟,还能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2644b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