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公开课教案

2022-03-25 04:4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彩那天》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
中彩,开课,教案,那天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整合教学研究课教案

(中彩那天》

(一 、看图回忆,明确目标。

1. 课件出示:同学们,图上的人物是谁?来自那篇课文啊?(中彩那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图片, 看图进入,吸引学生眼球,回忆文章的人物,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2. (课件显示)提出本节学习目标,建立师生共同学习氛围。 (二)、进入第一阶段: 积累词语,复述句段。

1、课件出示“梦寐以求 拮据 痕迹 馈赠 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精湛 维持”词语。(齐读、开火车读、读后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本文的故事性较强,适宜进行复述训练。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进一步领会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三)进入第二阶段:概述文章,整体印象

导:同学们在第一阶段中,表现真不错。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阶段。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思考后,指名说说:这是一篇 的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填空白过程中,迅速回归全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多元思维能力。

(四)进入第三阶段:解读父亲。(板书:父亲)

1、课件示范:当我读到“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器重“时,我体会到父亲的能干。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在“文通事晓”的基础上实现“事熟理透”的阶段。通过品析重点词句来理解人物品质。有意打乱依序教学的固定程序,学生通过多读,实现“事熟”;通过讨论交流达到“理透”

2、学生默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自由穿行。

3、全班汇报交流:预设指导:父亲的心情变化:矛盾(严肃)—自私——闷闷不乐——高兴(如释重负) 语言材料:a“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设计问题,交流理解“道德难题” 是什么,并感受父亲解决道德难题的不容易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b"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师:这个时候你会产生什么疑问?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淡淡"应读得慢一些,显得意味深长(师范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擦”字的深究很有必要,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父亲的矛盾心理,感受父亲做出选择的不易。一个人要做到诚信,必须做出选择,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4、过渡:父亲想留车是有他的理由的,让我们联系前面的句子读一读

(1)语言材料:a"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我们家生活穷困,缺钱?(“六口人”和“一人”的对比以及“全靠”可以看出父亲维持全家生计的压力特别大,体会“拮据”

(2)指导朗读。带着父亲维持全家生计压力特别大,我们家的生活勉强维持下去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语言材料:b"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怎样的喜爱,称得上是“梦寐以求?

指导读:"梦寐以求"要读出那种迫切想得到的心情,"自己"要重读)




这就是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汽车是留还是还呢?从这"淡淡"K字上,可见父亲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

语言材料:c“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质疑:为什么父亲打了电话后就显得特别高兴? 五、进入第四阶段:解读“我”,并挖掘线索。

师导:这位父亲,没有太多言语,因而,年纪尚小的“我”,一开始对父亲的行为并不是特别明白。于是,“我”的感情变化,就成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课件出示:同学们,再找找描写“我”的句子。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我

(设计意图:再次从“我”的言行动作,感受真实的人物形象,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预设指导: “我”的心情变化:兴奋——迷惑不解——激动——骄傲(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语言材料:a“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反复朗读,体会人物

的心理。

b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C“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当时我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重点: d“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父亲摆脱了道德难题,战胜了自己,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诚实守信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挖掘线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并引领学生有感情朗读)

导:同学们,刚才“我”的心理变化,与爸爸的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这是作者埋在文章里的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这是作者在写法上的匠心独运之处。那除了这,这篇文章在表达上、写法上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课件出示)

六、进入第五阶段:思考问题,总结升华

1、生思考后交流、汇报。 (师从首尾呼应和叙事方式上适当引导、点拨,必要时出示课件)

联系体会:"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领悟作者叙事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汇报交流。(板书:诚实+有信用=财富)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的随文说话练习,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发展搭设了平台。

3、总结同学们,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富裕当然重要,但是精神的充实、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是生活快乐的真正源泉。原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

附板书:

中彩那天

父亲 矛盾(严肃)—自私——闷闷不乐——高兴(如释重负)

“我” 兴奋——迷惑不解——激动——骄傲

诚实+信用=财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2c676f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