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

2022-12-02 15: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庾信》,欢迎阅读!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被称为“徐庾体”



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但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

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并流寓北方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在梁,“文并绮艳”,作品多为宫体诗,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

所谓宫体诗,指兴起于南朝梁代宫廷中的一种诗风。内容上以宫廷生活、妇女容貌、服饰等为描写对象,满足一种感观上的享受,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靡婉弱,而形式上则注重辞藻的华艳,追求声律、对偶的精工,被称之为“宫体诗”,代表诗人有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陈后主以及徐陵、庾信等人。

关于“宫体诗”的评价:

1)重形式,轻内容,开启浮艳文风 《梁书·简文帝纪》(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痴,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张溥)《汉魏百三家题辞》“帝(萧绎)不好声色,颇有高名,独有诗赋,婉丽多情……非好色者不能言。

《北史·庾信传》(庾信)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既文并绮艳,故世号‘徐庾体’焉。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梁自大同(梁武帝年号,535546)之后,雅道斯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道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

2)拓开文学的女性题材;

3)进一步完善诗歌的声律、对偶等形式美,讲究文词的精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直接影响。

2、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所以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

乡关之思的内容:

1)感伤时变,魂牵故国; 2)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拟咏怀》二十七首,继承了阮籍《咏怀》诗的传统,以五言诗的形式,抒发了强烈的乡关之思,感情真实而深沉,哀怨悲苦,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南朝文学的修辞技巧,尤其是声律、用典、骈偶等手段,被广泛使用,并得到新的提高,是为庾信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艺术特点及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1)以绮艳之词,写哀怨之情,具有南方文学的抒情性,又有北方文学劲健之气骨,“穷南北之胜”,初步融合南北诗风,绮艳、清新、老成为其诗赋之显要特点。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之一)

2)善用典,灵活巧妙。“援古证今,用人若己”(《文心雕龙•丽辞》),增强了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对仗精工,音律谐畅,情文兼至,变化自如,为律诗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启唐诗繁荣之先声。

“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刘熙载《艺概•诗概》

“乃六朝而后转为五古、五律之始”(李调元《雨村诗话》

讲读:《拟咏怀》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补注:

“纤腰”句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 “横波”,语出东汉傅毅《舞赋》“目流涕而横波” “青山”句典出《水经注·河水注》,据说华岳本为一山,因阻黄河之水,被巨灵神劈开,黄河得以流过。

本诗假借一个流落北方的汉女子思念故国的幽怨,表现作者思念故国不得南归的痛苦。 内容充实,形象鲜明。

感情强烈激荡而又悲回婉转,风格苍凉老成而又清新绮丽。 长于用典,贴切自然。沈德潜:“造句能新,使事无迹” 讲究对仗,声调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920a8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